基于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阮洪亮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能做的实验相对有限,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意义不大。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有利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阮洪亮    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  445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能做的实验相对有限,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意义不大。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有利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73-01

        引言: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因此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再加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对较多,因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积极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重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探究学习环境的创建,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会感觉到有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会形成探究欲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高。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环境时,既要结合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并且要从旧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感觉有目标,又能通过所学知识来探究,进而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控问题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缺乏探究的积极性,即使解决了问题,也难以形成成就感与自豪感。而问题太难,则学生难以解决,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究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中,设置好问题的梯度,引导学生大胆探究。以液体压强方面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大家喜欢吃带鱼吗?”“大家看到过活带鱼吗?”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吃带鱼,因此可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针对第二个问题,会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学生会发现自己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活着的带鱼。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见不到活着的带鱼吗?”这样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探究欲望较强,同时这一问题的难度也有所提升,能够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然后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带鱼生活在深海之中,深海中的压强要高于大气压强,因此带鱼在脱离深海环境的情况下便会死亡,这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活带鱼的原因。”通过教师的解释,可以直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液体压强。



        二、通过假设引导学生提问
        假设是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之一,假设需要建立在物理现象基础之上,并通过物理实验等方法来证明假设。在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假设引导学生提问,然后在通过实验来证明相关假设。这种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提升。以重力加速度方面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假设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最终证明这一假设是错误的,于是便说明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假设是否正确,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证明相关物理规律,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信心与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合理设计探究方案
        在探究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有探究方案的指导,因此需要合理设计探究方案,这是保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确保探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基础。探究方案的设计,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的设计过程,也是物理探究学习环境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规律以及实验原理等方面知识。同时在探究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勇于质疑权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应用方玻璃以及红外线等见证光的反射和折射。
        四、加强交流探讨
        交流探讨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措施,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梳理与完善,进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声现象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由于这一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声音的速度、生存的产生等知识点,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结合这些问题进行谈论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声现象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让学生讨论声速的测算等,引导学生提升探究的深度。
        结束语: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物理自身便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修磊. 基于Unity3D的初中物理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于德帅. 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