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勇1 吴小敏2 袁雪1 李家坤1
1.贵州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六盘水553000
2.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评价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LISA技术(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研究于2018年10月到2020年5月开展,共纳入40例观察对象,均为上述时间段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LISA技术,前者增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提示实验组更高;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提示实验组更低;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LISA技术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起到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LISA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疾病,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亡,以往临床对该类早产儿主要采用LISA技术进行治疗,但总体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可在其基础上增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为分析联合治疗的效果而展开研究,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于2018年10月到2020年5月开展,共纳入40例观察对象,均为上述时间段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表1提示两组一般资料详细数据,互相对比,结果均提示不存在很大差异(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详细数据及差异
.png)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对早产儿进行气管插管,将气道中的分泌物吸除,将肺泡表面活性剂通过微管气管注入,剂量为每千克100毫克。 实验组则于上述基础上增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调整相关参数,一小时后测量早产儿的血气指标,其后每六小时测量一次,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1.3评价标准 (1)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标准[1]为:两小时内,各项症状均消失,血气指标显著改善,认定为显效;两小时内,各项症状均缓解,肺功能有所改善,认定为好转;两小时内,各项症状均没有变化或加重,肺功能没有改善,认定为无效。统计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2)统计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的并发症,比照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22.0版本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照数据。计数资采用检验,描述方式为。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描述方式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2.结果
2.1表2内容提示两组的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互相对比,提示实验组更高,存在很大差异(P﹤0.05)。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及差异
.png)
2.2表3提示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互相对比,提示实验组更低,存在很大差异(P﹤0.05)。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差异
.png)
3.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表面因缺少活性物质而导致呼吸窘迫的综合征,该疾病会使早产儿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呻吟等临床症状,该疾病主要发生于新生儿群体,而早产儿由于肺脏解剖结构没有发育完善,其出现该疾病的几率更高,病情更加严重,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 近些年,在二胎政策开放的影响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几率逐渐增加,受到临床关注。以往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LISA技术等治疗,可将药物通过气管给药,药物浓度更高,能够使早产儿的肺功能改善,可缓解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但单一治疗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采用联合治疗,即在LISA技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该治疗方法减少气管插管呼吸囊正压通气使用PS过程中较高压力或过度肺膨胀导致早产儿肺损伤,减少对患者造成创伤,能够促进药物进入到肺泡中,可与LISA技术发挥协同作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其能够结合早产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可使气道水分流失减轻,能够降低早产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3]。为分析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LISA技术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笔者展开比照研究,其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提示实验组早产儿更高;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提示实验组早产儿更低;均有很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LISA技术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起到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超云,叶旭芳.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159-161+165.
[2]史伟红.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4):2577-2579.
[3]邢芳华,林毅,胡夏,等.早期与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3):2571-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