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宜川县水土保持工作队 716200
摘要:我国的水利工程是对现有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且能够调蓄洪水,防止水灾频发而修建的重大工程。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确保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就是摆在每名水利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必须采取长久的办法实现水土保持问题的有效处置。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分析了水利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的表选及原因,并就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对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三峡大坝、小浪底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消减水害的重要作用。但是,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必须控制好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提高水土实际保持率,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确保水土保持各项对策落实落地。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造成的危害
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对环境保护产生更大的效益。而做好水土保持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两者本来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客观来说,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了水土流失等恶性后果。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
1.在开工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往往会对相关道路进行平整处理,或者根据需要重新开凿建设道路用于工程运输。在道路建造或改造过程中,会对原来没有道路的土方或者山石部分造成损坏,道路周边的树木植被也要进行移除处理。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埋设炸药等进行清除或者开山作业,因此沿路的水土植被等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被完全破坏,造成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并且因为道路需要长期使用而致使周边的环境无法进行还原,致使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
2.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时为了取材方便,于是就近开采石材、木材、土方等材料。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部分施工队伍在开采过程中不规范的施工工艺等因素,非常容易造成过量开采、破坏性开采。在一些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比较脆弱的地方,一旦开采造成影响就很难恢复,这种影响有的时候常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恢复,此时如果发生大规模降雨等自然灾情,就很容易造成成片的水土流失发生。
3.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在适合的地方进行挖掘、围堰、筑坝等工作,这会造成大量的工程建设垃圾[1]。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一些施工队伍就会将大量的工程垃圾在附近进行堆放,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林草地。这种长期的占用导致林草环境难以恢复,也就失去了对水土进行保持的功效,并且巨大的工程垃圾本身也会成为水土流失的一部分。
4.水利工程建成后,会对原有的河流水文特征造成影响,比如下游的水流流速会因为水库的蓄水和放水等造成快慢不同的影响,一些坡度比较大、植被覆盖不多的地方容易因为流速过大而造成表层流失,而表层流失后又会造成更深程度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而在一些地方由于水利工程造成流速放缓,上游的沙石等就会逐渐沉淀下来,直接影响行洪能力,甚至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导致漫坝、垮坝等紧急情况发生。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
1.对水利工程影响水土保持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仍然存在着以往的传统想法,认为水利工程建成后的功效巨大,部分地方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实际上就是头脑里还没有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还不到位[2],采取的措施比较少,并且对于采取的预防和补救措施是不是到位的关心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
2.水土问题治理难度大
环境一旦被破坏,修复起来的难度就非常大,主要体现在时间、主体、资金、技术四个方面。对于水土保持不佳甚至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地方,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全修复,如此长的时间还要保持保护工作的力度,非常艰巨;水利工程的施工主体是根据项目需要成立的项目公司,水利工程建成后一般就由使用方接手,究竟由谁负责水土环境修复,容易陷入互相拉扯的圈子;大部分的水土保持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而国家的补助并没有完全覆盖,导致资金的缺口较大;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技术水平还不高,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土保持的措施
1.强化水土保护意识,夯实环境保护理念。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要将水土保护等环保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制定规划时提前考虑环保问题,施工前提前分析影响环保的因素,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检查,对于发现破坏水土平衡等环保问题的进行严格处理;建成后,要及时汇总其对周边环境的实际影响,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水利工程利国利民,也利于周边水土保持。
2.严格落实规定,认真执行纪律
要全面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与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要求,并且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凡是发现问题的限时进行整改,凡是屡教不改或整改不到位,严肃处理其单位及其负责人,形成处罚一个、震慑全局的结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水土保持工作也顺利开展。
3.加强工作投入,提高保护水平
要建立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护的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保护主体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定期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汇总协商;要进一步丰富资金的来源,除国家的补贴金资金外,还应该积极发动建设方、使用方增加投入,还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作为优质资源进行市场化融资,为环保工作顺利推进奠定资金保障;在环保技术的提高方面,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对内要深挖潜力,组织一支政治觉悟高、技术能力强的青年突击队伍,对其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同时走出去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水土保持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把好关:开工前建设道路要严格控制规模,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直接破坏;建设过程中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周边和上下游的水土情况,能避免开挖的地方坚决不开挖,能避免阻塞的地方坚决不阻塞;对于产生的建设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长期堆放产生的水土污染。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监督
要持续加强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政府部门作为主管单位也要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对施工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地方要进行重点监督。
总结:
水土保持是一项关乎民生发展、关乎可持续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使用者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性,强化计划安排,明确具体举措,用全面长远的措施保证水土环境的长治久安,确保不发生水土流失等环保问题,推动水利工程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智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信息周刊,2019(19):0191-0191.
[2]钟世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四川水泥,2019,000(0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