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森辉
44142619810214****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并逐步扩展到测绘工程领域。工程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收集、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地表数据和空间信息。自然灾害往往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测绘工程;山洪灾害防控;治理;应用
山洪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为了减少山洪的负面影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科研团队和测绘队的概率预测山洪通过全面动态监测的表面结构和空间环境,和制定应急计划,以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1、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
1.1 山洪泥石流分区研究
在我国早期,已经有了关于山洪灾害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洪泥石流方面,并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研究泥石流特征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实用、最有效、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是对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两种沟道的差距,研究专家可以根据泥石流沟道的这一特点,考虑泥石流沟道的破坏深度,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山洪灾害对人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对泥石流沟道危险性系数进行划分。科研团队可以通过对地形的侦察了解地面的深空结构。第三种方法是分析和总结沟壑的特点,分类沟壑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危险区域分类模式各种各样的沟壑,最后区分的危险区和安全区通过一层一层地整个沟。最突出的特征在山洪泥石流的研究方法是,每个沟进行调查,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不同沟映射为危险区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和山洪泥石流发生时使解决方案。
1.2 山洪灾害风险程度评价
我国的研究开发队伍对山洪灾害风险程度的调查不够深入,一些专家对我国的山洪灾害进行了评价。研究和开发团队,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和人文因素,通过调查我国部分地区洪水频率和灾难的风险评估系数泥石流,但尚不成熟,仍有改进的空间,在效率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与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专家在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上取得了进展,大多数今天的研究小组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山洪灾害进行评估,通过计算机技术借鉴科技产品侦探的地形,得出整合数据由计算机,提高评估效率,测量山洪克服的困难。
2、GIS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根据原理的不同,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主要包括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三种方式。通常将山洪灾害数据分层呈现,并根据主题对地理景观进行分层提取。完整的数据层可以真实的展示该区域的景观。每个主题层对应一个数据层,数据层由点、线、面空间三个元素组成。地形数据需要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深度探索。
2.1 点与多边形的叠加
点与多边形叠加的主要作用是判断点与多边形的位置关系。矢量结构的gis可以准确地判断任意点在多边形段中的位置。
2.2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需要比较线与多边形的坐标,准确判断线是否在多边形范围内,计算线与多边形的交点,然后将计算结果显示在数据层上。
根据叠加结果,确定了任意圆弧在多边形中的具体位置,并计算了河流的长度和密度。
2.3 多边形和多边形叠加的效果
多边形叠加是指重叠至少两个多边形,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多边形层。多边形叠加的主要功能是将原始多边形分解为新的图层。根据新层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性能,可以明确新层的属性信息,以满足多样化的要求。
3、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实际应用
3.1 山洪灾害预测
要准确判断山洪灾害,首先要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因此,兼具数据分析和空间处理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预测山洪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Gis在预测山洪灾害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空间数据系统,能够全面监测山洪灾害的相关数据,以及数据的内力特征。地理信息系统也有助于洪水预警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在山洪灾害的预测一个省为例,相关人员,结合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别任命有关测绘单位进行调查,并采取统一的比重投影变换调查结果,为灾害区划奠定了基础,预防和控制工作。
3.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山洪灾害防治区域
客观地讲,造成山洪灾害的三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特征、降雨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要想有效地防治山洪灾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降雨状况和经济建设水平。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客观发展规律的综合探讨,将山洪灾害划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一般防治区,并采取有针对性、战略性的防治措施。其次,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和灾害程度,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两个一级防控区。由于山洪灾害多发生在山林沟谷中,本文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系统研究。按照国家统一的界限等级划分山区的自然河流,其中小流域面积在10 - 20km2之间。然后对地形地貌数据信息进行投影切换,明确小流域的长度和面积。然后根据国家水资源信息的相关标准对各流域进行命名编号。根据小流域划分,开展基础调查,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形成完整的文件。包括气象信息、地下水文信息、泥石流灾害信息和小流域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地形分区、降雨分区和经济分区,并叠加了地形分区和经济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根据降雨面积,调整灾害现场的高密度区域,最终确定该区域的一般防治区和重点防治区。
3.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山洪灾害脆弱性进行分类
在进行分析前,工作人员应收集、集成、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山洪灾害损失,为加里洪水造成的损失,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与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信息处理平台上,设计相应的洪水灾害点分布图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点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三种灾害点的分布图进行叠加,计算各层各小流域的洪水灾害频次、洪水覆盖面积、泥石流覆盖面积、滑坡数量和滑坡总面积。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对灾害损失结果进行客观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另外,根据实际数据对各指标进行划分,生成完整的灾害脆弱性层。如将洪水灾害程度划分为高发区、低发区和一般区。根据灾害的易损性,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山洪灾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4、结束语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在山洪灾害地理空间信息的测绘和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所有有关部门必须扩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洪水预防和控制工作,并获取有效、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山洪防治,以为灾难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纲鑫,李秋华.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40-41.
[2]白美.浅析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24):173-174.
[3]于立.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2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