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李俊
[导读] 建筑工程具有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

         李俊
          天津名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红桥区 300000
         摘要:建筑工程具有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升。因此,要达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就必须有严格的对质量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把控。做好质量监管,要在施工中对整个工程进行仔细严格的质量监控,本文将指出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建筑的质量水平,好的质量的工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巩固了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长发展空间。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作为建筑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特点
         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建设时期,全国各地施工工程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我国建筑施工的规模巨大。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分为结构类、安装类(如:给排水、电器、采暖等)、结构配件类、功能类、设备类、建材类、装饰类等。可见,建筑施工的繁杂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的不易,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从上述各个方面进行,这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十分高,既要做到准确无误,又要做到高效细致,因此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是很高的[1]。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在于:质量波动性大、质量关联性强、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质量检验的局限性以及质量管理的安全性。之所以会呈现以上的特点,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不仅在技术上有所要求,也在施工条件上有所要求,施工条件的好坏,比如:天气状况、地质状况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状况,所以工程施工的质量波动性就随之增加。而质量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前期的质量也会影响后期的施工,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具有隐蔽性的,因此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2]。
         2.2 设计漏项多,变更大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节省投资、提高质量。现在,有的项目无正规设计单位,有的项目设计跟不上施工的需要,有的设计深度不够、漏项多、变更大。
         2.3 总包与分包责任不明招标投标管理不严,总包与分包责任关系不明,总包缺乏统一管理,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转包的结果造成施工方以降低质量来获利。招标投标中合同管理缺乏法制化,致使合同管理约束性差。
         2.4 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5 质量监管不到位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不清。

有的项目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不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及时上报处理。有的项目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1 施工前的研究和决策阶段 要完成保质高效的工程,就要对有关的设计方面、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等,诸多的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做出最合适的施工方案[3]。投资方可以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委托方进行工程施工可行性的研究并根据双方的协商签订设计合同,建立完善的施工措施和体系。在协商完成之后,需要对项目的决策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做到优选建设的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项目的决策则需要对整个市场需求进行趋势的分析,在可靠的分析数据基础上,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优选经济效益高,风险成本低的方案,有利于顺利完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
         3.2 施工勘察设计阶段 在优选出了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之后,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合理的使用年限内对工程的质量终身负责,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于单位法人和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并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检验标准要求来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保证工程的质量。这项勘察设计任务的展开,需要建立在建设单位资源有偿的基础上,可以聘请相关权威专家或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对于设计质量的控制需要对工程结构设计的资料文件和图表等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和错误的、遗漏的地方要及时改善,因此需要监理工程师随时做好解释问题和改善补救措施。另外,一些非重大的变更可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方进行会审协商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加强图纸的审核。
         3.3 施工过程阶段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天气、地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施工单位有能力做好整个工程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督和审查,认真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这项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好的避免因为具体施工情况分析的不认真的问题和生搬硬套其他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4]。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图纸进行会审。会审与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还有建设单位参加。要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阐述施工的要求,对于出现的问题,要通过三方的协议解决。另外,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劳动组织也是必要的。
          3.4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在思想上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态度以及意识。一般来说,可以采取教育与培训的手段,让建筑企业的全体职工都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本职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自己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重头戏,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从施工的各个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把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协商、积极改善,并且对后期的施工进行进一步的质量问题分析和研究,预先确保可能出现的质量状况不会发生。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在设计上,还要在工程质量上有所要求,甚至在建筑的抗震、防风、防雷方面都有所要求,这些都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程江.浅谈关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2]黄艳.我国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17).
         [3]唐军.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主要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齐维新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门窗 2013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