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安全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卢宝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卢宝胜
[导读]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无论各行各业,安全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安全生产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无论各行各业,安全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安全生产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电厂作为为社会提供电力资源的重要场所,其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加强电厂工作的安全管理,可以消除生产活动中的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保障员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关键词:电厂安全;精细化管理;策略
        引言
        水电厂是我国电力能源的重要供给场所,水电厂在生产和发电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进行提前干预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当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到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要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1电厂安全管理风险
        部分电厂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电厂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未从实际出发,没有对电力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因此制定的制度内容无法贴合实际情况,脱离生产实况,空而大且不够细化,使得员工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定出的制度与实际需求相违背,根本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且在事故发生的关键时刻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其次是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除了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之外,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再好的制度终究是要人来实施,无法落实等同于零,一些监管人员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知识和安全意识,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时,无法清晰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监管工作只流于表面,得过且过,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执行,对电厂的安全生产构成重大风险。
        2电厂安全精细化管理策略
        2.1健全安全精细化管理制度
        为了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优势,把电厂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现场安全管理在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时,应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并对制度内容进行恰当调整,使其体现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价值。精细化制度的构建必须全面了解电厂生产所需和有关的管理任务,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构建全面且富有实效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精细化管理制度强调对细节的追求,要求分工明确。因此,在制度建设中要求电厂深入挖掘工作之中的各个细节,利用数据资源和信息收集等工作保证精细化制度的完善化和准确性。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保证制度落实,而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要求电厂员工的全面参与和通力协作,做好各环节评估和预测工作,从而把控潜在风险,加强应急管理,强化防范效果,最大化减少损失。
        2.2加强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
        电厂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工程,安全工作又重于泰山,所以在安全管理当中,必须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原则,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电厂机电设备是支撑电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设施,所以要将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以便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在电厂的生产和运转当中,生产设备老化以及设备运转当中的故障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厂的安全。特别是在电力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电厂在运转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生产而忽视设备质量安全,以免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考虑到这一问题,电厂需要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坚持维护,收集设备运行参数定期进行稳定性、可靠性分析,及早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和故障并及时消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
        2.3现场操作精细化管理
        班组生产现场是安全管理的主体,据统计,90%的事故时发生在一线现场,因此,班组安全管理关键是要加强工作现场安全管控。运行操作是运行班组日常工作的一项重大内容,也是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1)加强现场操作过程管理。从现场倒闸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个环节进行精心把控。操作前对重点、难点操作项目集中梳理操作步骤和流程,提前拟好操作票,精心安排各项操作环节;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保证各项倒闸操作步骤安全、准确;操作后全面检查,用“交叉检查法”,对操作票所有执行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2)开展岗前“五分钟思考法”。系统分析操作过程风险,制定操作事故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操作人员,把人员职业健康、精神状态纳入安全管理范围,不安排情绪不佳、身体不适的班组成员进行倒闸操作。
        2.4安全风险评估
        在电厂安全管理中,针对已辨识的风险,为了合理辨识其危害程度,可通过“SEP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SEP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估方法,其中,P代表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S代表风险发生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风险重要性程度可表示为:R=P×S×E。在具体评估中,首先,借助李克特量表分级方法将P、E、S进行量化(5个等级,对应分值2、4、6、8、10),明确风险发生危害及频率判断标准;其次,对照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等级,并将其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项风险等级;最后,根据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5电厂人员精细化管理
        虽然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现阶段电厂生产基本上不能做到全自动化,一般都会采用人工与机械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有很多电气设备都需要人工操作,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管理更严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就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电厂应更加重视人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组织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专人形成高效率、高水平安全管理团队,以此更好的开展具有较高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尽最大可能降低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保障电厂人员的生命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电厂应组织专人去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系统,促进其实效性的提升。另外针对那些奋斗于电力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逐渐提升其安全意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各类潜在危险,同时传授其自救技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操作,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
        结语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也日益提升,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多。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都需要将电力资源作为根本支撑,所以电厂安全运作成为保证电力资源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电厂是电力资源的供给场所,不仅关乎人的用电安全,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效发展。所以电厂在发展建设环节需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积极引入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保证电厂的规范有序运转,全方位提升电厂的安全管理系数。
        参考文献:
        [1]陈海波.电厂如何做好精细化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风,2018,22(4):169-170.
        [2]贾维斌.电厂安全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尝试[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4):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