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框架墙柱板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任荣辉 陈帅 郑华辉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加,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加,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大大解决了施工中的许多难点,而清水混凝土结构是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优质示范工程实例,从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方面总结了超高清水混凝土框架柱板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为相关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清水墙板;清水装饰柱;质量控制
        引言
        清水混凝土包括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都是通过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护处理后,直接作为外观装饰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清水混凝土利用混凝土最原始的色彩作为外观展示,显示出了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且清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需化学涂料等装饰材料使用,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合在现代混凝土结构中推广使用。
        1工程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游泳馆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下1-2层,地上1-2层,建筑总高度约13m。地上分为主泳池、训练泳池和乒乓球馆三个单体的建筑,且均为悬挑斜屋面。整个建筑外立面设计为清水混凝土效果,包含北侧入口处两处清水混凝土墙板,三个单体建筑四周均匀分布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柱,三个单体建筑屋顶四周均为悬挑斜屋顶,南侧靠近湖面的清水平台装饰柱,上述位置均为清水混凝土结构。
 
        2钢筋制安
        提前编制钢筋下料单,并经过技术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料。在钢筋加工厂按照下料单进行下料时,严格按照设计钢号、设计尺寸、设计数量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下料;下料过程中充分考虑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控制通长钢筋弯钩朝向,以保证钢筋总长度;采用钢筋卡槽、马镫钢筋、预制混凝土垫块进行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钢筋接头焊接、机械连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按照规范要求取样检测。
        3模板配制及安装
        3.1模板配制
        (1)模板设计原则。技术部根据柱、梁长度、宽度、高度进行模板加工尺寸、加固方式的设计。现场根据技术部交底要求进行模板的加工、加固。模板设计的一般原则:模板设计分块高度一致、几何尺寸精确、互换性好,对拉螺杆孔眼排列规律整齐;当模板相接时,不宜错缝排列,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即竖向上下、水平通缝。(2)制作。模板进场后由项目部质量部、工程部、技术部联合监理单位组织进行进场验收,重点对模板尺寸、表面平整度等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枋木按技术部设计要求进行下料加工。采用钢钉将枋木钉在模板背侧,作为模板背肋。施工现场设立模板加工厂,安排专人负责模板的领用、加工、使用工作,模板加工厂必须防雨、防潮、防晒。加工平台牢固、平整、干净、干燥;模板加工前对模板再次进行检查、剔除表面平整度较差、磨损严重的模板。模板按要求下料后,对模板开口边进行抛光,然后采用清漆进行处理,以防被水、砂浆侵入后,局部变形、增厚、强度降低等现象发生。
        3.2模板安装
        模板吊装前,板面均匀薄涂脱模剂,通过试验保证所用脱模剂不影响混凝土表面颜色。模板吊装到合适位置后初步固定,调整模板上口标高、垂直度及拼缝。每段柱模上口内圈安装截面尺寸为16×40mm的木条,以便在施工缝处形成企口,控制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并在同一标高。浇筑上部结构时,企口边满贴胶条防止漏浆。在施工缝企口下方100mm处已浇筑混凝土柱体中预埋工具式连接螺母,便于将上部结构模板下口紧贴固定在下部已浇筑混凝土柱体表面,防止混凝土接缝错台、漏浆。在柱脚部位纵向钢筋上固定模板限位钢筋,保证柱脚部位模板位置准确。采用吊锤检查柱模垂直度,以柱控制线为基准,从下至上依次测量,首段柱模垂直度偏差控制不超过4mm,柱全高垂直度偏差控制不超过6mm。柱模体系与四周脚手架体连接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移位。模板安装完成后,所有模板拼缝、堵头及螺杆穿模板处均用密封胶封堵严实,首段柱模下口缝隙用1:1水泥砂浆封堵严密。
        4混凝土工程
        4.1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安排管理人员进驻混凝土生产企业检查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保证清水混凝土所用砂、石、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均采用同一厂家(供货商)、同一批次,严格控制配合比及骨料级配,粗骨料粒径须小于25mm,表面洁净,细骨料采用中砂,保证出厂混凝土拌合物颜色均匀一致。装运清水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罐车内部进行清洗,装运混凝土开始和运输途中应进行持续搅拌,保证清水混凝土的匀质性。预拌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逐车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外观质量、质量证明资料、出厂时间,逐车检验坍落度。混凝土拌合物不得泌水、离析,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50±20mm范围内,检验合格后按照规定留置混凝土的试件。
        4.2混凝土浇筑
        清水墙混凝土采用分层斜坡浇筑,首层厚度为400mm,以上每层浇筑高度为500mm,浇筑层高偏差应控制±50mm。每层振捣密实后再覆盖新一层混凝土,上下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1.5h,但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浇筑。泵管出混凝土处采用PVC套管配合下料(具体长度及布置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以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和缓解泵送时的冲击力,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厚度不得大于振捣棒长度。混凝土振捣采用随浇随振捣,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振动棒移动间距≤400mm,振捣时间20~30s,紧插慢拔,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以使上下层互相结合;操作时做到快插慢拔,如插入速度慢会先将表面混凝土振捣密实,导致与下部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拔出速度过快,混凝土来不及填补而在振捣器抽出的位置形成空洞;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排列;用振捣器振捣时应避免碰振钢筋、模板、吊环及预埋件;在分层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浇筑首层混凝土时注意不要将振捣器插到已经浇筑并初凝的混凝土上。
        5混凝土养护
        立柱混凝土在脱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全封闭包裹,塑料薄膜采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立柱混凝土外侧,确保混凝土面处于湿润、封闭状态,同时避免了上层施工时水泥浆等污染混凝土表面。塑料薄膜采用0.3~0.5mm的塑料纸。在外界温度较低时,混凝土收仓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养护,避免内外温差过大。梁及楼板采用土工布覆盖,人工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仅满足设计和验收标准要求,同时具备比较出色的观感质量。混凝土内实外光,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无漏浆、孔洞、疏松等质量缺陷,模板拼缝规律,施工接头平顺,对拉螺杆孔位置排列整齐。框架柱尺寸、位置控制准确,柱截面尺寸实测偏差小于±4mm,柱垂直度实测偏差最大值为7mm,结构线条顺直,棱角分明。
        参考文献
        [1]孙洪伟.探究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4(26):251-252.
        [2]王中强.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2014(19):133-134.
        [3]何凯民.探究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37-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