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雄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62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公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强度以及是否存在裂缝问题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道路施工安全与整体施工质量。路面的施工控制就是根据实际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所使用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进而对路面结构进行整体验算,最终得出误差值,然后根据验算结果计算出路面结构的变形与压力等多方面施工控制因素,采用针对性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沥青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关键词:公路施工;混凝土路面;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道路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以提高我国的道路施工技术。本文从分析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入手,研究了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最后探析了控制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把控方式。
一、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路面配合比
科学的配合比常常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施工之前,首先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出相应部分所需的混合比,制定合理的计划,使其达到混凝土路面施工性能方面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后,往往会存在一些对混凝土配比适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最终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机械操作因素以及原材料质量因素等。对应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应重点关注人力技术、机械使用以及原材料选购等重点内容,同时,做好后期检验工作。
(二)原材料挑选
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对路面施工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挑选原材料时,我们应严格遵守规范。首先,挑选材料时尽量挑选那些能保证使混凝土温度降低的材料。其次,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一些外加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度。最后,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配比。
(三)安装模板
准确地安装好施工路面边部的模板,有利于为开展后续其他各项工作做好充足准备。这对于正式施工是十分必要的一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以下问题,如模板的高度、铁钎的间距、模板接面时的位置、模板的空隙、材料选择和配比等。这些问题在施工时要格外注意,做到细致、标准。
(四)人工摊铺与机械振捣
模板安装好之后,就需要将混凝土进行人工摊铺,一般所采用的方式为人工铲反扣。但人工摊铺无法保证摊铺的凭证行。因此人工摊铺结束后需要借助机械手段,通过机械振捣来进行平整。
二、公路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一)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搅拌工作是路面施工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搅拌质量对随后的工作以及施工后道路的平整性、使用年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重要性决定了其专业性。搅拌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对工作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
混凝土搅拌首先需要根据合同要求和现实情况选取合适的搅拌材料以及合适的搅拌机。需要注意的是,在搅拌前为了避免掺杂其他材料,需要事先清理清洗搅拌机。随后,根据要求的配合比将水泥、沙子和混合料进行搅拌。最后,在进行搅拌时,要观察现场的温度状况,控制好搅拌时间。搅拌完成后,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极易发生质变。因此,要做好合理搬运,尽可能缩减运输时间,以避免混凝土变化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混凝土摊铺及振捣
施工过程的最后一步是摊铺工作。摊铺工作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平整性和结实程度,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以保证其质量。摊铺既可一次性摊铺,也可分为两次。对于一次摊铺和两次摊铺,不同类型混凝土路面板的最大厚度、两次铺筑的间隔时间都有不同要求。
摊铺后需要振捣混凝土,使其充分扩散,这样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度,从而加强公路的结实程度。目前振捣方式共有插入式振捣、振动板振捣、震动梁振捣这三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三)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
在砼路面施工完毕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道路会出现裂缝、起壳等情况。一般来说,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至少10~15天的养护后才可允许通行。
养护方式中最常见的是洒水。一方面,洒水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另一方面洒水的成本较低。在雨水充足或养护用水充足的地区,在用水不充足或气候干燥地带,可以通过在路面覆盖保湿膜、麻袋等进行洒水养护。这样可以充当混凝土表面的保湿层,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出现裂缝。最终养护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但至少需要28天。
(四)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控制施工质量,可以采用控制振捣方式、接缝质量控制、路面平整度控制等方式。具体来说,控制振捣方式即有效利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接缝质量控制即从缩缝、纵缝、脹缝、填缝料等环节把控质量;路面平整度控制即从搅拌、摊铺和振捣几个环节入手,选择合适的摊铺和振捣方式。
三、分析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在铺筑之前,应该对基层质量进行检查,对联结层及面层进行连续性施工。面层在开始铺筑之前,应该将粘层沥青进行铺洒,已经完成铺洒的沥青粘层表面或是已经完成清扫的沥青粘层表面不允许进行车辆的行使。混合料在摊铺之前,应该在接触面上刷一层热沥青结合胶料,涂刷过程中必须确保不会对周边未进行涂刷的区域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混合料压实
将混合料刮平及摊铺工作完成之后,应该对中线位置进行全面检查,若出现不规则地方必須利用人工进行及时调整。压实工作分别需要进进行初压工作、复压工作及终压工作。碾压作业必须在温度控制中进行,每一个阶段内的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在终压工作完成之后温度一般会大70℃,复压完成之后温度一般会超过90℃,初压工作完成之后温度一般会超过120℃。碾压过程中,方向为纵向进行,摊铺材料过程中,一般都是由低朝着高处进行均匀并且缓慢摊铺。
(三)对水损施工进行优化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之内的水分一般是经过缝隙进入其中,甚至会进入集料当中。这种被水损坏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预防方式,应该从集料施工过程开始着手,对于被剥落损坏的部分应该减小,若初始的粗集料因为不利因素被压碎,本身结构就会非常粗糙,表面集料应该在处理之后变得更加洁净。很多液体抗剥落剂的表面活性非常大,对沥青表面张力的减少有着关键作用,能够让沥青表面及集料表面存在相反的电荷,让集料表面的湿润度更大,同时将沥青及集料之间的粘附性进行有效增强。
(四)对缝隙进行施工
公路路面施工进行中,一般会因为接缝两端与构造物之间未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使得接缝问题出现,针对这种问题,必须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及修补。接缝问题在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就是要将接头进行切除,切缝过程中,需要利用切割机将残缺部分沥青混合料割掉。
(五)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施工检测
公路施工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测评,测评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将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合格施工问题进行发展并进行处理,促进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作满足严谨性标准,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我国的道路建设还会逐渐增多,研究好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把控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控制好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这对于我国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对我国经济建设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曹敬雪,王舒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7).
[2]陈建华.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9(11):118.
[3]聂堃,傅鹏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