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宋亚美
[导读]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亚美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四科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于我院骨科选取研究对象7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每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结果: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0,满意度100%;反观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5例,满意度86.84%,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护理针对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临床效果
引言:骨科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对护理方法的要求较高,本次对照实验中,便探究了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研究对象76例,为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包括21例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18例骨盆骨折、2例脊柱骨折及20例肋骨骨折,据调查分析来看,76例患者未合并有慢性类病症、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情况,符合入组标准,家属已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入组后,采用摸球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76例骨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4∶32,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45.36±2.54)岁。对比分析来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护等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中,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观察组则在以上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骨科护理管理部门应选取若干名专业素质过硬者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并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为其制定护理方案。多数骨科病症患者未能够树立严谨的健康防范意识,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骨折类病症的治疗方法、各方法的临床优势、康复患者案例等,使得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对待骨科病症[1]。(2)术前临床护理路径。在术前,多数患者难免会担忧术后患处是否可如过往一般,因此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要相信我院医护人员,相信医生手术技术,并引导患者憧憬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可通过加强与家属间的交流,向家属讲明心理状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以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中。(3)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应为每一例患者均设立责任护士,24h监护,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尤其是要观察手术切口处是否存在渗血、开裂、感染的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按照应急措施处理,并通知主治医生。同时,应告知家属注意患者饮食,不宜食用刺激性较强的使用,应以钙、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为主。此外,患者术后可能会需卧床一段时间,短时间无法下床,行动受限,极有可能会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提高戒备,做好并发症防范措施。(4)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并出院后,应定期到院复查,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照医嘱,且家属要做好监督工作,护理人员则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访视[2]。
1.3 观察指标
实验中的观察指标以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需使用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观察指标均使用(%)表示,结果使用X2检验,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良好的患者35例,知晓率92.11%;对照组健康知晓情况良好的患者27例,知晓率71.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
3.讨论
骨科较之其他科室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多为骨骼损伤入院,如常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可能会影响其正常肢体功能。骨科病症患者行动不便,一般需卧床休养,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高,且当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护理方法已经不再能够紧密贴合当下实际,因此,应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使用更加先进化、人性化、高效化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当下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护理模式,简称CNP,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据本次实验分析来看,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84%,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将健康教育贯穿到了护理工作的始终,对提升患者对骨科健康知识的认知深度,如实验结果中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知晓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1.05%,(P<0.05),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陈春花. 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179.
[2]刘小凤,刘晓磊,田珊娜,李丽欣. 加速康复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的影响[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四)[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