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110166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用户分配电能、供应电能的重要功能,担负着联系用户与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户对于供电的不间断性以及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电力输送设施已逐渐不能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并且对传统的配电网规划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可靠性、环保性、线路规划以及占地的科学性等等,配电网规划复杂化,决策主体多元化,这些因素都迫使我们必须要优化改进配电网建设,智能化配电网应运而生。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实现智能化配电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对于提高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化;自动化;配电网系统
一、我国配电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建设期间,配电网规划由于一些历史遗留、规划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当前城市的配电网存在一些问题,配电网架结构不够结实,中压变电站的单线单电和负荷过载的现象十分普遍,低压供电的供电半径较长,供电质量差,一些老旧设备依然存在并运行,耗损高效率低,不仅破坏城市美观,对城市用电安全也造成很大的隐患。当前传统配电网运行还面临着以下几点压力:
1.经济方面的压力
配电网事业是采用“成本加”的方式来收回投资,因此供电基础设施的改进就意味着电价的上升,上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就是通过提高电价来实现还本付息的。对于一般的输变电工程,如果提高电价,势必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并且可操作性也不强。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高压电、大电网的发展趋势明显,电网运行成本将更高,但用户对于电价的预期水平是不变甚至是逐步降低的,因此供电企业利益的空间将会更小。
2.峰荷方面的压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应用也在增多,人们对于电量的需求不断攀升,并且随着计算机、电子设备的普及,对于不间断用电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户对电能的需求提高了,用电高峰负荷也随之急剧增大,给配电网的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空调一类的高负荷电器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峰荷的压力。
3.分布式发电带来的压力
(1)环境的制约:随着我们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优劣,国家也倾向于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发电等等:另外新电力走廊的建设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我国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因此电力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2)经济的考虑:一般大型的电厂都距离负荷中心非常远,而又要满足短时峰荷,这是相当不经济的。而分布式发电其投资小,发电方式灵活,适应性强,无数的小型发电厂并入大电网给传统的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电力企业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模式
1.电力系统配电网工程络智能化技术
配电网工程分层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关联变电站设备的控制终端能力。控制管理设备易发生干扰性故障问题,采用分布式可视化系统控制实现运行智能化配电网工程系统应用模式,不断提升电力公司智能化控制配电领域能源的监控系统平台,兼容配电网工程装置系统平台服务实现交互式信息处理业务性能的智能化技术,从而满足用户优化配电网运行系统平台智能化提升服务质量的应用需求。
2.数据控制配电智能开关操作技术
首先,配电智能化设备借助PC机系统调控采集配电实现手动和智能化控制直流电源的配电网工程设备容量要求,基于TA、TV兼容设计绝缘性能状态的开关功耗设备,实现信号储能控制开关相关接点的外接电源接口要求,进行革新电源系统兼容性的设计直流二百二十伏或交流二百二十伏供电的配电网工程系统线路技术,电力系统发展电力系统领域科技智能化实现配电设备的衔接技术,最终发挥配电网工程兼容主站、子站实现自动化终端智能控制电网工程架构的配电系统的开关监控作用。
其次,基于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载体开发供电设备配电工作环境的硬件连接电网工程供电终端的智能化按照指令配电的终端系统,基于DTU和FTU开关闸门的电源终端衔接智能化控制配电模式的单元开关闸门的执行输出功率,从而确保智能开关闸门功能按照协议执行操作执行电路指令的电压交互智能控制操作开关工作。借助监控管理电力设备的数据调度设置实现配电终端传输数据的智能控制协议、设备、软件、电源等通信配电功能。
三、配电网工程搭建智能化电网工程优化配电系统措施分析
1.科技专项规划
为了更有保障地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应该重视科技专项规划。所谓科技专项规划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利用的技术有柔性配电技术、故障点限制技术和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通过使用这几项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升智能化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周期,按照方案实施规划,一般而言,科技专项规划制定的周期为五年。
2.电源规划
电源是整个智能化配电网的核心,所以说电源规划已然成为电网规划体系中的重点。如果没有电源设计与规划,整个电网的构建将无从下手。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电源规划设计,应该在实施之前充分了解自然环境以及政策对其的影响,这样就能够制定得出最符合当地需求的电源规划方案。在电源规划方案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传统的热电联产和储能装置。利用传统热电联产主要是为了日常用电能够得到保障,而储能装置就是在断电或者其他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有备用电能,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3.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智能配电网的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如果能够将电力设施布局合理,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损耗,降低成本。电力设施布局的规划主要是针对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成果以及电源规划、二次专项规划等各种规划内容进行进一步整理与规划,之所以应该重视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是由于该规划内容能够合理科学地分配电力设施,使得电力设施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发挥有效的作用。一般而言,电力设施的规划周期限制为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4.配电网覆盖率稳定用户优化系统运行服务质量应用措施
一是运行配电自动化效率的可靠系数,不断增加配电网安全的工作效率、覆盖优势性能,充分发挥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实时控节点诊断及维护配电网的可靠性能;二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安全通信加密应用,为其主站系统终端的实用性升级配电功能故障研判、监控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配电网故障运维研判的准确性管控功能;三是终端配电设备处理用户优化配电运行服务的工作质量,运用分布式可视化、自动化终端技术提高系统运行的适应性应用;四是结合遥感信息辨别处理的智能化配电网系统运维状态,进行关联性应用层分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遥信辨识应用能力结果的测验提升使用效率。
结语:发展新时代的自动化配电网工程系统理念,整合控制通信信息数据功能实现智能化配电监测、调度、监测的电力系统体系,使用自动化机械兼容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交互式协调通信数据智能化的优化配电系统,发展多功能精细化智能电力系统服务产品在的安全配电兼容性,从而提升电力企业智能化技术掌控配电技术实现造福社会经济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沥冬.基于智能化、大数据的配电网运维管控平台研究[J].科学大众,2019(4)
[2]关彤,纪冰冰.智能化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1)
[3]董警伟.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2019,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