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的探索 岳远义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岳远义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可以用于发电和防洪,同时还能用到田地灌溉当中。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其工程管理中,应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而促进水利工程更大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也在显著提高。水利行业是一项关系人民生活的基本服务行业。为了保障水利行业的平稳发展,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创新管理策略,并以此来提高水利施工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对水利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不充分
        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相比,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及特殊性,因此在建设前期和立项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此才可确保正式施工时的工程质量与寿命。通常情况下,普通建筑工程需要在完成检查、竣工验收以及维护工作之后,再正式投入使用,而水利工程则需要在实际进行建设过程中就投入使用。这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在资源、人员、技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尤溪县地区以丘陵为主,在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好丘陵地区特有的地貌和水文特点,同时要考虑该地区多雨的问题。如果不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环境做好充分准备,有可能导致在工程建设管理阶段,受到各类环境因素的干扰。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水利单位没有落实行业规范与标准,也没有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导致人员配置与管理十分混乱。此外,管理人员的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有的项目环节没有配备责任人,而有的环节会出现一人负责多个环节的现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责任不明确,难以依照岗位来划分责任。还有一些水利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即便有一些传统的制度体系,也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制度体系中没有对员工进行定期技术培训,这样既会导致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还会影响施工安全。同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受到工程自身风险与施工现场以及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上述问题都制约着水利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水利单位要构建健全的水利施工管理技术,进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2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2.1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应设置完备的职能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转体系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将管理纳入到公共参政支付行列当中,保证经费来源充足,为资金流转提供保障。同时建立相关的智能部门,审查工程管理养护的费用,保证资金的有效应用。另外应创建专业化的养护机制,实施管养分离的基础上,优化调整维修人员的新职待遇及工作量等,通过招标选取资质优秀的维护单位。
        2.2规范水利工程立项流程
        水利工程在进行立项与项目审批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规范水利工程立项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还应认真分析项目报告[3]。

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肃处理虚报或不合理的施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到现场进行定期考察,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成员应具备较丰富的施工经验,从而保障考察质量。在考察完成后,应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如果水利工程项目立项没有依照实际情况开展,就要进行驳回处理。若在影响环境的条件下还进行申报,且不能带来社会效益,相关管理部门就必须严肃处理。此外,还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协商,了解并掌握其对项目开展的看法与建议等,在项目立项与审批以及建设等方面要结合居民意见,然后再考虑相应的评审问题。
        2.3加强现代化管控技术的应用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水工建筑物的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传统的安全检测管理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积极研发和应用新的检测管理系统,对水工建筑物结构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测和预警,便于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状态,进而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工程监控当中,同时还可以应用到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配比、施工方法的优化中。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为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另外,可实施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对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防止细节方面出现问题,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在对信息技术持续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方法推动管理水平的国际化标准,实现信息化的技术管理。
        2.4构建责任合同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在项目建设起步阶段,必须要依照各个监管单位实际工程责任来构建相应的责任合同,以便进行全面管理。借助签订责任合同,如果发生施工问题,可以根据合同内容来进行科学处理。但如果发生重大问题,就需要参考各个参建单位的意见。另外,政府部门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要对整个建设项目负责,还要与参建单位沟通交流,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施工单位的首要责任就是依照施工要求来完成工程建设,属于管理底层,如果出现施工问题,要先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联系与沟通。同时,施工单位还要与监管单位实现面对面交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工序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全面评定。
        2.5加强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占据其中的核心地位,其管理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体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要特别加强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其专业素养。(1)施工单位要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意识培养,令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都认识到质量控制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2)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水利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在实际施工之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3)施工单位要对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与运行安全,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建设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参建单位与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进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宁勇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2883-2884.
        [2]薛京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2413-2414.
        [3]杨帅,张新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8):2388-2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