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需求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吕亚立
[导读] 摘要:需求是人的主观状态,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一旦成为定势,也就是精神需求)两个领域。

        大众报业集团政工督察委总监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需求是人的主观状态,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一旦成为定势,也就是精神需求)两个领域。一个人生活幸福指数的总和,一般体现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老年人对生活幸福的感受有其特点,他们往往对物质需求的欲望相对较小,也很容易满足,但他们对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又有着特殊的标准。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被认可和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求知的需求;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离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我需求越来越多地转向精神方面,他们探求新事物、新知识的认知,追求自我价值的现实实现,渴望社会的尊重的心理,同时,随着身体和生理上发生的变化,担心成为家庭和单位的“包袱”而希望得到周围人们的理解愿望,等等,成为他们当今迫切而突出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些心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失调。一方面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对社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误解。而这两个方面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阴影。因此,在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加强对离退休人员心理需求问题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内在规律,对更新管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全面提高老同志生活质量,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引起心理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经历和背景、不同生理条件的人,心理需求也存在差别,所以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在此分析的是在现阶段离退休人员普遍的、共性的几种心理需求。
        一、被认可和尊重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认为,被认可和尊重的需求,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的现实成就感和价值感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与周围的人相比较,往往出现“弱势群体”的自我心理暗示。同时,由于他们都曾有自己的事业,甚至许多同志是时代的佼佼者和功臣,成功者的经历和身份,使他们离退休后不同程度地延续和保持了曾有的自尊和价值感,这些原因都使他们获得认可和尊重的愿望比其他人群更为强烈。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对曾经的角色、地位及具体的事业钟情程度有所降低,但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辉煌经历、卓越成就、丰富经验以及由此而俱生的老年人地位给予应有尊重的需求,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的。他们往往对自己是否被周围的人所尊重观察的很细致,有时也很敏感,少数心理平衡能力较差的老同志会在一些“小事”上未被尊重而产生反应,因此产生失落、忧虑甚至急躁的心理症状。如果不及时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就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生理疾患或社会矛盾。
        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人的最大愿望就是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离退休人员中有大量的知识型脑力劳动者,他们退休后,追求价值实现的方式更为广泛,所以他们比从事简单劳动的老人更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首先,他们受党的培养多年,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形成了牢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关注世界大事,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单位的发展,犹为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愿意与在职同志一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社会的改革、单位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实现自己晚年的人生价值。其次,他们大多不甘于家庭闲居、享清福的生活,渴望在与社会、与人的广泛交往中交流观感体会,获得时代信息,更新旧的观念,学到新的知识,保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甚至能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其三,他们多愿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在不太激烈的表演和比赛中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并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这一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就可能失去生活的大部分乐趣和目标,从而会以消极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
        三、求知的需求
        人们求知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就离退休人员来讲,几十年的学习、工作实践使他们养成了勤于动脑、用脑的良好习惯,退休后,面对新的事物和不断变化的新生活方式,他们大多有着通过学习新知识丰富和改善自己退休生活的愿望。一是探求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出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挚爱和追求,许多离退休人员特别是曾在科研技术岗位工作的同志,仍然关注着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科研成果,并为自己所熟悉领域的发展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有的甚至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为单位的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关注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出于多年的职业敏感,他们善于在文件、报纸及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中了解国家的大事、单位的大事以及最新的信息,使自己及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思想上、言行上更富于时代感;三是学习日常生活的知识。当前的社会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离退休同志深深明白,不了解时代信息,不学习新的生活知识,就享受不到新生活的幸福。不少的同志刚刚在人事部门办理了退休手续,那边就在老年大学办了入学手续,更多的老同志把学互联网知识、掌握智能手机使用、学多媒体产品制作等当成了新的生活时尚。
        四、求健康的需求
        人们对健康的心理需求往往要大于对生命的眷恋。离退休同志和广大的老年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面临着心、脑、躯体以及各种生理器官机能的衰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易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对老同志的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这倒不是说他们有着唯心的生死观。他们珍惜生命,能泰然看人生,但却极惧疾病缠身。他们害怕由于自己的生病、住院影响了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担心自己为家人、单位和社会增添“负担”。正因如此,掌握更多的、有效的保健知识,保证自己身体尽可能的长期健康就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退休同志的心理需求已成为生活需求的主要方面,而心理需求不像物质需求,缺了什么就努力获取什么,或者向别人索取什么,它往往可知而不可言,但又能从老同志自身的情感、心理和行为上流露或表现出来。分析研究老同志的各种心理需求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因此,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对老同志心理需求的理解,主动把握老同志的心理需求规律,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人文思想,切实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邵一波.如何加强国企离退休人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管理观察,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