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5130211987081744**
摘要:本文围绕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为现代化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提供指导,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工程的有序、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作为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现今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使得水利部门及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期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要点
1.1锚固技术要点
锚固技术主要用于加固边坡,常用的锚固技术有两种,一种为锚索技术,另一种为锚杆技术,在加固边坡时,既可以保证加固效果,又不会对岩体产生任何破坏,具有可靠、抗干扰、高效、灵活的优势,可以保证边坡的稳固性。在应用锚索技术时,一般采用预应力锚索,由三个结构构成:一是内锚头,由大量的胶结材料制成,常用的材料有水泥浆、砂浆等,二是外锚头,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通过后张法浇筑而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一次性灌注的方法,要注意控制张拉受力,如果受力不平衡,会影响整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只有保证其受力均匀平衡,才能起到加固边坡的效果,充分发挥锚固作用,三是锚索体,主要用于连接内锚头和外锚头。在应用锚杆技术时,要深入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锚杆,确定其孔径及孔距,进而选择正确的锚杆规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选择两组以上的锚杆,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锚杆夹角,才能起到锚固的效果,在选择钢筋材料时,要根据锚杆规格选择,才能达到提升预应力的效果,进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无论应用哪种锚固技术,都要深入考察现场情况,严格按照锚固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在采用锚固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坝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的稳定性标准,确保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致。二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锚固角度,通过角度的合理设置,可以减少锚固载荷。三是设计锚杆防护时,要按照要求开展防腐、防锈等设计工作。锚杆的防腐及防锈设计也非常重要的,主要分为A、B、C三个界别,其中A级保护为液态防护,一般使用石灰水、防腐油为主要保护材料,B级保护为塑态防护,主要采用树脂、防锈油脂作为防护材料,C级防护为刚性防护,采用波纹管、水泥砂浆作为防护材料。
1.2抗滑结构施工
混凝土抗滑结构包含混凝土抗滑桩、沉井等方式。其中,抗滑桩的应用范围较大,当滑动面的倾角较小,则治理效果良好。抗滑桩间距、平面位置、排距等和滑体的含水情况、密实度、滑坡推力等相关。当抗滑桩开挖到3~4米时,需要在井壁上喷30~40厘米混凝土,并对情况良好的井壁通过喷锚挂网、打锚杆的方式完成支护;混凝土沉井属于框架结构,需要分分部进行施工。沉井在工程中具有抗滑桩的功能,同时相当于挡土墙,在设计时主要结合基坑施工条件、受力情况、场地布置等方面开展工作。具体方式包含沉井制作、平整场地、沉井下沉和填心等工序。下沉需要借助人力开挖,按照“先挖中间、后挖四边”的方式进行,当沉井就位后,应首先清洁基面,设置直径为25毫米锚杆,间距2米,深度3.5米,其次浇筑强度C15混凝土进行封底,最后在填心工序中采用100号毛石混凝土结束施工。
2水利工程堤坝施工技术要点
2.1灌浆技术分析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堤坝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灌浆技术,本文将以某水利工程为例,分析灌浆技术的施工要点。该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存在特大漏水通道,存在有水流作用的大孔洞,需要施工人员采用标准规范的灌浆技术,保障水利工程堤坝施工的质量。为了保障堤坝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在孔口使用稠水泥浆,进行粗砂砾冲灌,按照从小到大的粒径进行泥浆的冲灌,冲灌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发现灌浆效果不是很明显,改用浓浆进行级配粒料的冲灌。首先将一定稠度的浆液从孔口处灌入,等到孔洞被灌满后,按照常规方法灌注,即完成堤坝施工的灌浆。
上述施工中应用的级配料是指土、砂石和砾石等不同粒径材料组成的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可以自然形成一个反滤层,在孔洞的窄缝部位组成“架桥”,将孔洞在中途堵住,避免孔洞受到水流作用。
2.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
2.2.1墙体垂直控制
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墙体的垂直度,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经纬仪作为控制仪器,确保搅拌机机身及塔架都设置在合理的区域,其中塔架的垂直度要求更高,一般在1/1000以内,如果超过该数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都会采用偏斜自动报警设备,安装在搅拌机的机体上,在搅拌机运行时,如果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报警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偏斜过度,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声音,提升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可以重新检查塔架,找到引发偏斜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合的矫正措施,直到塔架恢复正常,才能继续施工。
2.2.2防渗墙搭接厚度控制
在施工中,要控制好防渗墙厚度,选择最适合的钻头直径,精准对接孔位及钻头,才能保证钻孔的精准性,一般误差要求在3cm左右,超过该范围会引发质量问题,只有控制好误差,才能确保防渗墙搭接厚度符合要求。
2.2.3浇筑施工
分离泥浆和混凝土是浇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将准备好的苯乙烯泡沫片安装在泥浆部位,就可以起到隔绝的作用,在完成分离任务以后才能进入到浇筑环节,先插入导管,要控制好插入的深入,一般在2~5cm之间,在后续施工中要反复测量混凝土深度,测试频率控制在0.5h/次,同时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防渗墙质量,一般在4~5m/h最佳。
3水利工程隧洞施工技术要点
3.1衬砌技术
对于水利工程隧洞施工而言,衬砌技术主要是通过高性能的混凝土对隧洞的围岩进行加固,防止围岩出现坍塌事故或者变形问题,从而保障隧洞的安全。衬砌施工的流程如下:①对隧洞围岩进行分段分块,根据不同的围岩段建立相应的模型。②对围岩进行绑扎钢筋处理,通过混凝土灌注与振捣施工,完成围岩的防护。从本质上来说,衬砌施工可以看作是施工人员在需要衬砌的部位进行混凝土现浇,提高衬砌的强度,确保围岩可以支撑隧洞,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
3.2支护技术要点
喷锚支护技术是现阶段最常用的隧道支护技术,通过锚杆、钢筋网、混凝土材料的合理利用,实现对围岩的支护,提升隧洞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在使用喷锚支护技术时,施工流程如下:首先,将砂浆灌注到指定的孔洞中,在插入锚杆。其次,灌入岩浆形成锚杆支护网。最后,开展混凝土喷射施工,完工后开展养护施工。在采用喷锚支护技术时,要注意其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要点:一是喷射结束后就进入到养护环节,避免混凝土出现硬结、过早凝固等问题。二是选择与其他混凝土施工相同的养护方式,采取覆膜或者覆布的措施,并喷洒适量的水资源。三是初次浇水以后,要根据湿润情况浇水,养护时间在1~2周之间。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水利施工时,需要全面分析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工程抗滑、防渗等模块加强重视,科学选择施工技术方案,为优化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海江.健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08):210-211.
[2]周维.水利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6(22):106-107.
[3]莫芬.浅析水利工程建筑冬季施工技术措施[J].赤子,2014(19):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