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
玉林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玉林 5377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配合鼻饲喂养,研究组则行早期微量喂养配合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观察喂养效果。结果:对照组体重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喂养不耐受次数明显多于研究组,达全肠道喂养与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早产儿患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配合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增加患儿体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加大临床推广力度。
关键词: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营养支持;应用效果
早产儿是指胎龄低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低于2500g。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其吸吮与吞咽功能低下、消化功能较差,极易产生喂养不耐受等症状,导致患儿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从而发生营养不良症状[1]。因此,临床上加强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微量喂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早产儿喂养方式,可增强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出现。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讨论,旨在为临床研究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5.55±1.24)周;出生体重1160-2430g,平均(1623±152)g;分娩方式:顺产33例,剖宫产17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5.63±1.22)周;出生体重1165-2440g,平均(1638±154)g;分娩方式:顺产34例,剖宫产16例。两组患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病情稳定,体重处于1160-2430g之间;(2)无窒息抢救史的患儿;(3)此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100例患儿家长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1)患有消化道畸形、出血性疾病的患儿;(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3)不愿参与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配合鼻饲喂养,待患儿出生24h后进行开奶,开奶2天后,给予患儿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根据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等计算其每天所需总热量,然后经鼻胃管进行喂养,每次喂奶量为2-5ml/kg,每2-3h喂奶1次。
研究组则行早期微量喂养配合静脉营养,具体为:(1)微量喂养:入院后首先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时间超过4h,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且胃肠喂养禁忌症后开始喂养,采用4:1或者3:1早产儿配方奶进行配制,采用口饲或鼻饲的方法进行喂养,奶量为0.5-2ml,每隔6h喂养1次,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渐缩短喂养间隔时间、增加浓度及奶量。(2)静脉营养:根据“全合一”原则为患儿配置营养液,使用维他利匹特溶解水乐维他粉剂后加到脂肪乳中,然后将配置好的脂肪乳加到浓度10%的葡萄糖液中进行混合,最后采用微泵方式将静脉营养液均匀滴入患儿体内[2]。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第7天、第14天以及第21天体重变化情况;(2)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腹泻、腹胀、呕吐)、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呼吸暂停;(3)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效果,包括喂养不耐受、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3.讨论
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配合静脉营养可明显增加患儿的体重,减少并发症以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喂养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夏, 钱施, 林智.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早产儿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5):362-367.
[2]赵美林, 郭华贤, 袁二伟等.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 24(6):57-60.
[3]董莉, 马繁荣, 邹平林. 系统化喂养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Effect of systematic feeding management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11):114-116.
[4]张田, 王学阳, 倪倩等. 新型多种油脂肪乳注射液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系统评价[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8, 26(6):354-360.
[5]张丹, 邵玉, 富建华等. 咖啡因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8, 33(4):254-257.
[6]崔雪薇, 富建华. 罗伊氏乳杆菌在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及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附93例报告)[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 34(11):91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