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美术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陈雷
[导读] 美术学科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人文性、实践操作性、情感性和直观可视性的鲜明特点。
        陈雷
        宁波市海曙区田莘耕中学
        摘要:美术学科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人文性、实践操作性、情感性和直观可视性的鲜明特点。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认识学科特征,在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认知教育。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人格培养
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各个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美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具有强烈的直观可视性和实践操作性,还表现出浓厚的情感性,因此它适应并体现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美术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
        新课改后,美术教学内容被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部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这四个部分被融为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美术教育为媒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着重探讨美术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健全所起到的深远意义,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美术欣赏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在于美术教学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每个艺术家的每幅作品都是自身内心情感的表达,时间在不断流逝,但艺术家的作品却没有被人遗忘,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更有文化气息,更能使一代代人从作品中找到情感共鸣,所以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更能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合理引导,提高审美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为了顺应课程改革对于美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刻不容缓,是整个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准备,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与感受。
2.培养兴趣,调整情绪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想要主动去学习某事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兴趣爱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而美术欣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从而有去学习美术或其他课程的欲望。

除此之外,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美术欣赏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放松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学生在充满压力的学习之外,压力得到释放,自身状态得到调整。
二、美术创作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三观渐趋成熟,但毕竟他们的心智还有成长的空间,对于事物的对错判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稍微疏忽点,学生可能就误入歧途,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没有好处。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和发展,而美术创作就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1.提高认知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欣赏艺术,它给学生提供了认知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看这个世界的能力,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也不一定都是对这个世界正确或本质的看法。学生在美术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对光线明暗、色彩的艳丽与否、空间布局大小有敏锐独特的观察能力,而初中生因为自我认知能力水平有限,在认识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过程中偏向于自我的直观感受。而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有了很大改观,在看待自我和整个世界时能够摆脱自我的小圈子,最大程度上客观公正地看待自我和这个世界。
2.树立自尊与自信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身边人的肯定与鼓励。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情绪波动较大,对抗挫折的能力尚且不足,稍微遇到一点挫折与打击就难以承受,从而开始否定自己,变得没有自信。而且不得不提的是现阶段大多是教学科目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分数为主,忽视了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性和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由于基础较薄弱,接受能力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好而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会觉得特别自卑,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美术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它尊重个体差异以及每个人不同的表现方式,它不以成绩作为判断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我发挥、自我创作,在发挥与创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与存在感,对于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建立具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与体会,通过美术欣赏与创造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让学生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学会自我调整情绪,不至于产生崩溃情绪。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福庆.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2]王兰华.浅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