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6期   作者:徐丽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科知识特点,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徐丽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威尼斯水城分校  210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科知识特点,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进阶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要做好知识应用探究的引导,把握自主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实践落实,以兴趣教学、讨论分析、思维导图、实践活动、解题反思为策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前言:虽然数学知识带有逻辑思维,但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需要有主体思维结构和行为的总结,以知识学习为过程保证学生能力有所建立。初中数学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让数学综合思维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中得到思想方法的转变,可以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规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学生的理解认识,实现高效的素质教育。
一、开展兴趣教学,保证逻辑探究
        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产生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自主学习,使其在教学中产生数学思维。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做被动的理解和分析,缺乏主动的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依靠教师的讲解。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需要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上入手,通过趣味的呈现知识引发思维探索,既做兴趣激发,也做思维引导[1]。数学知识的趣味呈现主要在于形象地展示或者生活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对知识有所理解,产生相应的思维探索意识。比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把几何知识多角度地呈现,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观看,也就能在观看中产生问题,带动探究思维的产生,同时直观想象素养也能有效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感,为逻辑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重视讨论分析,带动思维交互
        逻辑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传统的概念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逻辑思考机会,通过开放氛围的营造,促使逻辑验证,在交互的知识交流中掌握不同的逻辑方向,让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得到完善,能够保证逻辑推理学习的有效性,将知识内容和应用都呈现出来,提高教学质量[2]。比如,在《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就多让学生去做猜想和实践,鼓励做实际距离,分析事件的确定和随机性。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合作学习,让学生的理解认识有表达的机会,在合作互动的推理中完成理解认识,使逻辑思维在合作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总结,在小组讨论中得以相互激发和验证,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逻辑思维的结构。


三、运用思维导图,带领逻辑推理
        数学知识教学要把握知识教学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将逻辑思维培养转化为知识推理的过程,加深知识的理解认识,同时也让思维逻辑性得到练习。在教学中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做逻辑推理,即传授学习方法,也让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具体的应用[3]。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就制作全等条件的推理导图,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呈现,指导学生做判定定理的逐步推理,使逻辑思维能够在推理中得到落实,逐步的完成判定定理的总结,保证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形成。让教学成为自主学习的支持,将知识教学变成思维的引导,可以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带动学生的深度理解分析。而在导图下的思维逻辑引导中,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做好问题驱动和结构设计,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思维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交互,从而有效地完成自主性知识学习。
四、组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养成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思维实践的行为,也就需要组织实践学习活动,以逻辑思维作为根基,使学生的思维转为能力,并在知识学习中获得发展和提升。同时,对于初中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活动保证其教学的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思维的发展。一要关注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让逻辑推理有具体的过程,二要注重活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思维探究有具体的内容,保证实践参与。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可以将勾股定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作为问题,以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认识有所延伸,在知识应用中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让知识理解认识在实践活动解题中养成能力。
五、注重解题反思,保证能力发展
        解题练习是让逻辑思维形成能力并得到发展的必要措施,而在数学习题练习中要注重解题反思,让学生能够从实践出发,反思逻辑推理的行为,从而就能实现有效的能力培养。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反思在于对解题思路的重新建构,并做反向逻辑推导,验证解题过程,让逻辑思维得到能力的成长。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题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反向推动,保证解题逻辑的缜密性,也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有个人想法的优化,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肯定会有所发展,而且解题能力也会得到成长进步。其中要注意的是学生差异性的考虑,要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使逻辑思维能力有阶段性的提升和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上做思维引导和能力培养,将逻辑推理和逻辑认知做落实,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让学生在其中能够有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行为,做好阶段性的设计,让学生的能力可以逐渐提升,也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贠宏伟.初中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96-97.
[2]朱文良.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途径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1):62-63.
[3]张世清.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