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严汝年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开始倡导全民健身,于是人们都开始行动起来纷纷加入到了健身运动的行列之中。
        严汝年
        广西贺州市八步实验小学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开始倡导全民健身,于是人们都开始行动起来纷纷加入到了健身运动的行列之中。而在倡导“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当下,体育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学生的身体健康了并不等于心理健康,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疾病,阻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渗透

        传统的健康概念往往是指“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这只是针对身体健康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人们的身体素质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心理素质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成了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为了缓解和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小学体育教学中,希望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当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都在逐渐的生成,一些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据调查全国有15%-20%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对自己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词语,表现出非常不自信的状态,通常喜欢将“我不行”挂在嘴边;有的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导致成绩下滑,所以一到考试就会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有的学生父母要求过高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没考到满意的分数以及满意的名次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挫败感;还有的学生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但是却十分多疑觉得是其他人孤立自己,所以表现出易怒容易发脾气的状态。
二、小学生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社会阅历都相对不足,思想也比较幼稚,惰性很强,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的要求基本都会得到满足,家长也比较娇惯孩子,导致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困难时,或者面对学习压力时,通常就会表现出一种非常低沉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悲观自暴自弃等态度,所以经常出现易怒与学生发生口角等不良行为。
(二)学生家庭的因素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都存在很大的问题[1]。有的家长过于放任孩子,只要孩子成绩好就什么都满足,并且过于迁就孩子的脾气,并没有做到恩威并施,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责骂父母的情况。有的家长则会使用暴力,当孩子出现错误或者成绩不好时,就会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很多孩子遇到苦难时都不知该如何解决,甚至有些孩子因为没达到父母的要求产生特别悲观的想法。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不得不承认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的学校依旧以成绩论英雄。

这是社会发展很难解决的弊端,学生之间需要竞争,学校之间也需要竞争,所以导致教师教学过于功利化,侧重于对学生成绩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并且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导致很多成绩平平或者成绩低下的同学自信心收到了打击,进而产生了心理压力等问题。
(四)社会影响的因素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之中,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冲击着小学生的大脑[2]。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很容易被不良的信息所干扰,进而造成心理的扭曲。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很多学生贪恋主播直播以及一些不良的网络段子等等,给小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二、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疾病
(一)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课程难度加大,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学不会或者总做错题而产生焦虑的状态。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地面对挫折,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调节情绪,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项目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教师可以开展长跑运动,让学生将压力通过跑步释放出来,让学生练习打羽毛球,在一来一回的回合中让学生逐渐带上笑容。调查显示,体育运动流汗的过程就是缓解释放压力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出现压抑情绪时,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转移情绪,使学生获得饱满的激情,继续迎接挑战。
(二)通过体育运动改变学生的认知
在体育比赛中,人们常常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3]。所以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来控制对竞争、成功、失败的认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想,减缓学生的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短距离的障碍跑,让几个学生同一起点进行跑步,有的学生在前有的学生落后。之后教师在稍微落后学生的耳边偷偷告诉他一些技巧,还是这几位学生一起跑步,这回被指导的学生掌握了技巧竟然迎头赶上并获得了胜利。借此机会体育教师也可以告诫学生们,无论是面对跑步还是考试或者是生活的种种,没有人永远都是第一名,要正确地看待成绩和名次,就像跑步一样,这次是第一,下次可能就会被超越,最重要的是,要享受跑步的过程,同样也要享受为学习而努力的过程,让学习增加更多的快乐,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三)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很多学生都存在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心理状态,所以通常表现的很不合群,不团结同学,缺乏集体观念,并存在很自私的行为表现等等。为了改善学生的沟通障碍,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来改善学生们的现状。
        例如,举行拔河比赛,举行两人三足活动,或者其他的一些群体性活动,让学生们打成一片,彼此互相交流,既能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够逐渐打破学生的交往障碍。
        总而言之,小学生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随后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融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金鑫.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滋养学生的健康心理[J].才智,2020(17):188.
[2]姜永胜.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94-95.
[3]张永波.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0(11):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