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剑峰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阮市初级中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接受新的知识,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学中也需要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随着教师与学生对阅读效率的需求,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是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只关注于教学的效率,还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依据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主题,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多篇文章,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别阅读,最终形成统一认识,可以极大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兴趣和素养的提升。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就需要重视群文阅读环节的设置,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确保群文阅读有效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阅读素材、组织方式、改革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性上进行,提高初中语文的进行质量。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欣赏《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这些阅读材料,针对核心素养设计相关内容,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性情品格和道德涵养。让学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到真善美,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好。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群文阅读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阶段。群文阅读可以使得学生接触到大批的阅读作品,形式各异的言语活动有助于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吸收,对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语文阅读语感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多角度审美教育是通过群体阅读中的优美画面和柔美意境进行的。同时,群文阅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适时地发现美、鉴赏美,并通过多文本呈现的方式创造美。审美的发现和鉴赏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这离不开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尤其是群文阅读,学生才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其中的美好。初中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感悟到语言艺术,获得审美体验,也可以利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发现美和创造美。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的方式是讨论和理解一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一种固定的理解模式,还要借助不同层次的多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和整合阅读材料,提高群文阅读材料的欣赏度,完成创造性阅读。例如老师可以把《坐火车》、《暑假的一天》、《秋季远足》、《长大这件事》等等文本组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这是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需求。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组合阅读文本
群文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老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群文阅读文章的选择是必须的。对于群文的选择、角度、标准,所要选择的文章篇目的数量必须要适宜有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学生学习议论文时,老师不妨把《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这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把文章的观点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判断、评估观点的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用教读的方法泛读和自主阅读,老师对自读课不需要备太细,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形式进行点拨和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列出课文的思路和逻辑结构,让学生写出议论性文字,对时事发表看法,老师必须要将课外的文本引进到课堂中,开拓原来的教材。老师应能根据文章的主题、体裁和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结合单元、课文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出发点。老师同时要选择真正适宜学生的文本,让学生用有效的办法开展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老师也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的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还必须要科学地发掘阅读教学的内容,结合初中语文阅读的内容来安排群文阅读,开展群文阅读训练。
(二)多角度观察文本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十分注重文本的解读,因为它不仅是一切阅读的起始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但是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老师由于依据个人经验的缘故,往往会出现无从下手或遗漏的情况,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开展群文阅读时,面对一组文本就有可能对这些文本产生曲解。这时老师要在解读文本的第一步——观察文本上下功夫。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要多角度观察文本。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讀,而各种阅读资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例如《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这些文章可以变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内容,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感受,利用课堂时间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提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它充满了文学幻想和形象思维。竺可桢的《中秋月》是从天文学角度写的,老师可将这两种阅读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群体阅读教学,进行不同的思维方式训练。
(三)合理利用逆向思维
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讲究一定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进行质疑和探讨,发扬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在解读各文本之间关系时比较棘手,顿感无从下手,这时老师应该充分利用逆向思维。例如陆游的《咏梅》一词中,作者借助在凄凉环境中的梅花的遭遇,指出了本人被排挤的命运。诗词中表达出梅花的精神品格,哪怕凋落了,也会变成泥土。这时,我们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将毛泽东的《咏梅》与陆游的《咏梅》结合起来,扩展自己的视野,体会到其中思想感情的差异。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讴歌了美好的梅花,不畏酷寒的景象,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内在精神品质,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不同的作家文章能够构成一组阅读文本,这不只给学生带来了大批的信息,并且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又为老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逆向思维提供了更广泛的素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展现适当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成丰富的内涵。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也是我国初中语文阅读的一个新命题。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务必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阅读能力,为学生准备适合的阅读材料,对学生开展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