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杨箎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杨箎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复杂且系统性很强,其中灌浆施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灌浆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身份证号:43011119860409XXXX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复杂且系统性很强,其中灌浆施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灌浆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应从工程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了解灌浆施工特点、重难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浆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做好相应的养护验收作业,使灌浆施工符合质量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的工程需求量日渐增多,而且,伴随着水利水电的工程要求越来越高,灌浆施工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因本身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如何使用灌浆技术和如何正确应用这项技术,是当下施工单位需要注意的关键。
        1灌浆施工的概念
        灌浆施工指的是将固定性的与流动性的两种灌注液体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继而再以相关设备将其压进建筑体或其产生的缝隙当中。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原理是:先在建筑物里面灌注液体,使这些液体冷却扩散,待其彻底冷凝后,目标建筑便会形成固化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然而,由于灌浆施工中涉及许多内容,因此若想保证施工操作顺利进行就务必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统筹考虑。灌浆施工时必须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唯有如此才可以去确保后续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1]。
        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就是利用压力,将特殊材料制作的浆液挤压到建筑体的缝隙、孔洞当中,从而对建筑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还能够增强大坝的防渗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施工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种。
        2.1钻孔技术
        在灌浆施工前,钻孔是基础性的环节,有了这一基础,灌浆施工才能顺利进行。因此,钻孔的技术标准是十分严格的。首先,在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壁均匀,孔洞正直。完成钻孔后要将其中残留的砂石粉和残渣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后期的灌浆。钻孔的顺序也很重要,前三孔的钻孔和灌浆测试需要依次进行,检查压水指标和吸水量是否达到标准[2]。
        2.2灌浆材料的选择
        选择灌浆材料也属于施工的一部分,同样会对工程的质量构成很大影响。灌浆所用的水泥浆材料是水、粉煤灰水泥、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拌制而成的。在灌浆前,需要对水泥浆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为了避免在灌浆过程中出现浆体干缩的情况,可以向水泥浆中加入适量的膨胀剂。水泥浆的流动性越大,灌浆施工越顺利,因为浆液的流动值决定着其可灌性。没有掺加减水剂的水泥浆,浆液的流动性值应大于16s,掺加了减水剂的水泥浆,流动性值应达到25s以上,但流动性值并非越大越好,应控制在40s以内。在灌浆施工中,浆液的流动性值应该控制在25-35s之间为最佳。
        2.3灌浆顺序
        一般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段式灌浆法,这种灌浆方法相对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在完成钻孔后分段灌浆,完成3至5m范围内的灌浆工作后,进行冲洗和压水工作,这部分灌浆全部凝固后再开始下一段灌浆。但采用这种灌浆施工工艺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施工工期较长,成本也相对较高。在钻孔深度小于10m的情况下,可采用传统灌浆法,也就是一次性灌浆,工序较少。
        2.4灌浆方法
        常用的灌浆施工方法有循环式和纯压式两种,循环式具体又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孔内循环和孔口循环。孔内循环指的是浆液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循环,如此能够增强浆液的流动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凝固,颗粒沉淀被减小,保证较高的灌浆施工质量。

孔口循环指的是浆液在孔口循环后再灌入孔中,它体现出了循环式和纯压式的结合。纯压式的灌浆方法中不出现循环,是沿着浆管将浆液直接压入到钻孔中的一种灌浆方式,它的优点是易操作,缺点是容易出现裂缝堵塞。应用纯压式灌浆技术,要求钻孔的深度在10至12m之间,且浆液需要达到一定浓度[3]。
        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3.1合理控制灌浆压力
        为了合理控制好灌浆压力,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措施:①一次性升压:常用于透水性不佳且建筑物缝隙较小的条件下,在落实实际情况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检查灌注孔的深度,控制孔深度<10m;②阶段性升压:常用于透水较强或缝隙偏大的条件下,此时为了确保压力符合规范,施工人员必须对压力进行分阶段控制。唯有合理控制灌浆压力,才能够确保灌浆施工顺利进行[4]。
        3.2严格进行图纸审核
        在灌浆施工正式开始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并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判断出岩石的体积以及渗水性,以此为依据确定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如此才能保证灌浆施工的质量最大化。通常,在基础岩石较大,吸浆量大并且渗水严重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分段升压法灌浆,也就是先将压力分段,后续再逐渐增加压力。在结固灌浆,帷幕灌浆法下,要提前取岩芯并展开压球试验,检查钻孔是否合格,了解胶结情况,再按照灌浆总数的10%进行施工规划。在帷幕灌浆下,要依照灌浆总数的5%进行结固灌浆的规划。如此,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化才能提高施工质量[5]。
        3.3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
        在灌浆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加强质量控制和施工检查,确保质量达标。首先要对钻孔进行细致清理,检查钻孔中是否有残留的沉渣和石粉,确认所有钻孔彻底清洁后再灌浆。搅拌水泥浆需要保持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浆液混合不均匀,存在淤泥。对配置好的浆液,需进行封锚处理。施工过程中利用到的所器械和设备都要进行检查和定期维护。检查已经结固的灌浆,了解胶结情况,大多采用钻取岩心的方法。在帷幕灌浆下,还需检查钻孔的数量、直径等,帷幕灌浆孔的数量应占总钻孔数量的10%,孔径大于等于110mm。由于灌浆施工无法从表面上发现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检验。利用压水实验来检查保水性能十分关键,如果出现泄压问题,必须返工,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当然,仅仅利用压水试验结果作为灌浆施工的质量标准有一定的片面性,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配合性的质量评价。施工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包括灌浆区域的钻孔,灌浆的效果等。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飞速发展,水电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增加,人们对于水利水电的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施工建设要求。而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水电灌浆施工,由于涉猎领域十分广泛,施工标准高,并且关乎到这个整个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工作质量,使其成为了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技术。因此,应提高相关施工企业对其的重视度,并能根据施工地区的差异性进行实际性探讨,确保进行正确、合理的灌浆施工技术,为我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发展和社会效益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望本文可以对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思路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剑.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研究与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17(30):112-113.
        [2]金玲.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10):109-110.
        [3]李刚.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水利,2017,3(03):80-81.
        [4]刘春华.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6(35):137-138.
        [5]樊艳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