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何乃得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使用肉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响水县陈家港畜牧兽医站  224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使用肉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猪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猪养殖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保证生猪养殖的稳定性,养殖人员要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猪疾病预防措施。
        关键词:生猪;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措施
        引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猪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也是农民养殖和生产中普遍的牲畜。在我国畜牧业养殖中,牲畜养殖比例较高,在人民生产生活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疾病防治和饲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养殖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生猪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工作,促进生猪健康生长。
        1生猪的饲养管理
        1.1生猪的日常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相关工作人要细化日常管理工作,防止生猪产生应激反应。养殖人员要使用正规厂家提供的高质量饲料,科学合理的搭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做好养殖场的清洁工作,不要使用工业污水作为供水水源。使用合理的、适当的保健药物和医疗措施,如果生猪对某种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养殖人员则要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同时一定要在兽医正确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要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为生猪生长和发育提供足够的空间,保持饲养场低的透风性和卫生情况。养殖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灵活有效的配比养殖饲料,例如在夏季,为了防止生猪出现热应激,养殖人员可以在生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应激物质。
        1.2生猪管理的具体指导
        1.2.1分栏管理和分群管理
        养殖人员可以根据生猪的养殖用途、成长环节对生猪养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栏。例如,养殖人员需要将怀孕期的母猪单栏饲养和管理。同时养殖人员在生猪饲养管理中要根据生猪的体重、年龄和强弱等进行分群养殖。
        1.2.2生猪养殖的规范化
        在生猪养殖中,养殖人员要保持生猪饲料喂养的数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对生猪进行合理的定温、定量和定时,同时养猪户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猪饲养习惯。
        2不同生长期生猪疾病的特征
        2.1仔猪发病特征
        仔猪阶段是生猪饲养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这个阶段生猪死亡率高达70%。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仔猪阶段常发生的疾病有白痢、黄痢、水肿病等等。造成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母猪身体中存在着相应的疾病,仔猪缺乏母源抗体。其次,猪舍的卫生条件较差,养殖人员对于仔猪管理和饲养不到位。最后,没有及时给仔猪补充足够钙元素和铁元素,并且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仔猪接种,或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仔猪疾病预防。
        2.2育肥期间生猪发病特征
        育肥阶段是仔猪生长较快的阶段,这个期间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随着生猪的不断生长,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加,生猪的死亡率降低,但是疾病发生率却大幅度增加。一旦生猪出现了疾病,将会大大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增加饲养成本。因此,养殖人员要有效控制育肥阶段生猪的疾病,加强育肥阶段生猪的有效管理。
        3生猪疾病的防治措施
        3.1做好接种防疫工作
        与生猪疾病治疗工作相比,生猪疾病防疫工作的难度较大,危害的范围较广。在生猪的整个生长周期中,生猪疾病的防疫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生猪接种防疫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当下流行的生猪疾病做好防疫接种工作,有效增强生猪的抵抗能力,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的概率。其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强制进行生猪疫苗工作,有效预防猪瘟等疾病。最后,一旦养殖场附近发生了疾病,一定要做好疾病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给养殖人员带来的经济损失。


        3.2做好圈舍消毒卫生工作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猪圈舍消毒卫生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流程,良好的圈舍卫生清洁工作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圈舍中致病细菌的数量。养殖人员在生猪圈舍消毒和清理时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配方和药剂,防止细菌对相关药剂产生抵抗力。除此之外,要禁止其他养殖户随意进入猪舍,不要让猪贩子进到生猪圈舍中挑猪。这样会从外部给生猪带来一定的细菌,进而加快猪疫病蔓延的速度。如果养殖人员发现一些生猪存在一些疾病,一定要将其与其他生猪有效地隔离开来,不要让死猪和病猪投入到市场中供人们食用。
        3.2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创建良好的、适宜的生猪养殖环境是降低生猪疾病感染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生猪养殖中,养殖者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通风性良好的地区进行生猪养殖,生猪养殖地区一定要远离居民区,远离污染源。养殖人员一定要增强养殖场内栏圈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地分离功能区,保持合理的生猪养殖密度和养殖数量,根据生猪实际的身体情况和生长周期对生猪进行有效的分栏饲养。深入贯彻和落实生猪圈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彻底清扫生猪圈舍[4]。养殖人员每次进入生猪圈舍都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污染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圈舍管理制度,为生猪的养殖创造良好的环境。
        3.3科学合理饲喂
        在生猪饲养中,饲喂方式可分为限制饲喂和自由采食两种方式。在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时,应采取限制饲喂的方法,即采取定时定量投放饲料的方法。定量提供按照营养标准配置的饲料,每天早上和晚上各饲喂一次,完全可以满足生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一般来说,生猪晚上有较强的食欲,中午的食欲较差,在炎热的夏季更是如此。在进行限制饲喂的同时,配合进行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以其对营养进行有益的补充。所谓自由采食,即是将可以直接生食的饲料投放在食槽中,让生猪随时进行采食。
        3.4饲养密度要合理
        生猪的养殖量不可贪多,数量应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容量确定,还要考虑饲养和管理的能力,以保证生猪群密度合理。可按照圈舍的数量和面积,将生猪分成若干个群,每个群分20头生猪,为生猪提供比较充裕的活动空间,可以保证圈舍中的空气通畅,预防疾病,而且还方便管理。要将公猪、母猪、阉公猪分别圈养,因为性别和种类不同的生猪,生长速度也不相同,而且管理上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将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猪分在一个圈中,可方便管理,保证猪群整齐。
        3.5圈舍防寒保暖
        由于生猪体的汗腺不发达,无法对体温进行自如调节,需要人力对圈舍的温度进行控制,炎热天气情况下增加通风并采取其它降温措施,寒冷的天气情况下应关闭通风口,采取增温措施。生猪适宜在20℃左右的环境中生长,适宜的圈舍温度有利于生猪快速增重长膘。另外,控制好养殖的密度,有利于圈舍通风,起到降温作用。
        3.4定时清理圈舍卫生
        如果圈舍的卫生情况不好,空气中有害气体过量,往往会导致猪疾病发生。因此,应每天由专人清理生猪圈舍,将粪便清理出去后用作肥料。及时对垫草进行更换,保持圈舍内干燥和清洁。
        4总结: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生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治疗手段和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有效提升生猪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广大生猪饲养者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J].谭绍远.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03)
        [2]冬季生猪饲养管理技术策略研究[J].钟杨均.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6)
        [3]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J].郭铭华,杨波,林兴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0)
        [4]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J].高艳霞.今日畜牧兽医.2020(02)
        [5]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J].杨远营,吴同伟.兽医导刊.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