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波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态环保要求提高、新旧增长点转换等挑战,同时还伴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急切的需要寻找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点。
        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源丰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态环保要求提高、新旧增长点转换等挑战,同时还伴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急切的需要寻找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点。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依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逐渐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现阶段的讨论热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可行之处,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从而推动我国互联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智能农村、互联农村,为我国的农村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我国的各行业各领域都或多或少的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高效快捷性为主要优势,能够对结合的新技术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互联网与我国农业的结合,将为我国农村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引导作用。我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立本,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之一。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发展转型提供有力帮助,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焦点话题。
        二、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放缓,面临着迫切且紧急的经济转型任务。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都面临着生态环保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以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刺激点问题。在诸多问题的压力下,经济增长放缓,甚至经济下行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而在这种新常态下,农业领域的发展也不能独善其身,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保证农业顺利度过经济增长难点,是当前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农业发展势必会遇到转型的阵痛期,在多重矛盾的交织下,面临着更加艰巨且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一)经济增长放缓,农业财政拨款遭遇阻碍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2003年到2011年之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左右,在全世界内创造了经济飞速增长的奇迹。但是在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面临着更多的新挑战。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常态趋势,而在此趋势下,财政收入势必会将以往缩水,能够划拨给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也面临着逐渐减少的地步。通过财政拨款来帮助农业发展的方法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阻碍。
        (二)农业生产面临着 “两板”挤压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两个挤压力量,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成本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作为“地板”,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提高,人工成本、土地作业成本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作物,种子,化肥等价格在不断上涨;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作为“天花板”,受到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挤压正在逐渐下降。自2015年以来,我国主要消费农产品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个别农作物较之以往面临着断崖式的下跌。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就面临着以上“两板”的挤压,如果不能够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刺激点,就会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
        (三)资源环境问题严重,束缚农业发展
        近20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不断增长,产量提升,随之带来的农业收入也不断提升。但在迅速增长的背后是环境的恶化、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泛滥,从而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土壤不断遭到破坏。

这也导致我国的农业用地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污染危险,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每公顷的平均化肥用量是324千克,远远高出世界平均120千克,这种过度浪费,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还会由于土地质量的下降,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
        三、“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上述危机,因此寻找农业发展转型契机,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世纪,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传统农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互联网+农业”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寻找到了新的曙光。下文将主要介绍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可行性分析。
        (一)科技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驱动之下,我国的人口、社会、经济结构不断革新,生产要素成本在不断上升。近几年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点和基础。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生物技术、信息化、新能源技术以及遥感测绘技术等等迅速运用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各领域。在高新技术支持下的农业发展基础日益稳固,为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农业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数千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直是传统的人力劳动模式,生产力较为低下,生产效率不高。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工业化应用不断推广,再加上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种植技术,深刻的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从而为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孵化出来,创办互联网农业所需要的产业形态和组织结构日益完善,从而共同构建起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深入改革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契机
        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农村改革一直在稳步深入发展,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农业市场的活力。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开展,新型城乡农工关系正在成为主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合理分配,通过推动城乡之间的公平发展和资源交换,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正在逐渐进行,其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城镇农村之间的交流不断密切,为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结语
        互联网农业是近些年来颇受重视的农村经济转型策略,通过依托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利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成为了保证我国农村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与转型的必经之路。而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条件,也正在不断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确认识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带来的优势,对于农业转型、农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数字农业"中关村方案"[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9.
        [2]魏光召. “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
        [3]孙群群,罗玲,梁慧敏. 水族农业社区居民参与大数据民俗体育发展——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20.
        作者简介:陈波(1989-03-12),男,汉族,籍贯:山东泰安,当前职务:技术总监,当前职称:中级农艺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植物营养及土壤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