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高考数学课堂复习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08期   作者:吴永林
[导读] 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差,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以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福建省云霄县第三实验中学         363301
      【摘 要】: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差,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以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复习效率、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一、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应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交流,逐步地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规律,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听课的好习惯。听是主要的,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会顾此失彼,因此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老师课上的意图和精神。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写作业的习惯,作业不仅要书写工整,而且还要有条理,这样可以培养逻?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第一轮复习,即夯实基础
       本阶段是整个高考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全力夯实基础,时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共8个月,本阶段教师应重视教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使用课本情况,出现问题应及时的加以指导,另外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授课时对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的增删内容了如指掌,否则,若把握不住重点,反而会做很多无用功,课本的例题,课后题个个经典,这些题会启发学生去思考,会提示学生高考方向,所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吃透课本,才是重中之重,高考题无论多么新颖,变化多大,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为了在一轮复习中达到此目的,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复杂的综合题演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基础知识上来,以此进一步夯实基础;而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也不要把太多的、主要的精力大面积地投入到解答题上来,而是要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一两道大解答题,在解答题上慢慢地、逐步地积累解题?验和解题规律,切不可把摊子铺大。解答题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的积累是一个逐步的、漫漫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贵在坚持。
       在本阶段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改错本,或笔记本的运用,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对于错误点一定要认真分析,到底是计算错误,审题错误,还是思维方法有误,在这三种错误里,思维方法的狭隘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高考中解答题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一些典型例题的典型解法,比如数列求和中倒序相加,错位相减,列项求和,求函数最值问题有均值定理,求导法,二次函数法,换元法,解析几何中消参法等等,因为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很多题只需要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很顺利的解决一类问题,解题技巧是需要掌握的,头脑再好,也可能有遗忘的时候,所以总结在笔记本或改错本上,时时?看,必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四点建议
       1.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内函,切忌死记硬背。
       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发展。如反函数概念如何形成?构造性的定义给出了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及互为反函数其图象的对称关系。
       2.有问题及时问,并做总结和记录
       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提问,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甚至积累下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解决。
       3.学会总结技巧方法能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给定两个集合如何构成映射,能构成多少个映射?如何构成函数,能构成多少个函数等。



       4.平时勤思考多锻炼自己的思维
       学会把抽象思维形象化具体化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能力。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强化
       本阶段重点是要突破,整合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使复习过程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时间3月底至4月底,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激活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宽度,从示范题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如何分析、综合、概括、比较、联想、类推、辩证思考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在二轮复习中,注重审题能力、计算能力的强化和提高。答数学卷没有时间像答作文那样打草稿,要养成想好后一气呵成的好习惯。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总结,不断优化解题途径,注意培养效率意识,加强对所学内容系统化,绘制知识网络,将书读薄,把所学的考点熟记于心,从而利于在解题时快速形成解题思路。加强对教材通性通法的归纳理解,不要刻意追求技巧,使学生把所复习内容,在章与章之间融会贯通,切实做到把高中数学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四大思想综合起来。
       五、第三轮复习,即高考冲刺
       本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时间4月底至5月底。首要任务消化改错本,回顾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另外教师应从近两、三年的高考卷中选题,编制与高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帮助学生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既可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以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六、学会数学复习的归纳总结
      1.重视基础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强化记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典型例题重点掌握,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认真做好练习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避免出现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遗忘的现象。
      2.从宏观把握知识整体
      认识课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了解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梳理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
      3.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错位相减法、迭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性的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4.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
      多思考自己的不足,为什么初次解题时没有想到。差在哪,并作深刻总结而且要做记录解题后,要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总结经验,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5.错题本的存在
      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粗心大意、顾此失彼、图形画错、思路问题等等,要注意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的讲解等等,并在错题的一边注释解题过程,找出做题时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而且要多看多回顾多复习。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决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本,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学好数学要靠刻苦拼搏的精神加科学的方法;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加上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天天见行动,苦干实干抓落实。要站在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自己所学,总体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及应用。学校的教师有周密的复习计划,学生应与老师紧密配合,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成为佼佼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