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胃气”在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陈春芳
[导读] 浅述“胃气”在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中的意义


陈春芳
(德宏州人民医院中医门诊部;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胃气作为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临床中全面的认识、正确的运用胃气理论,对恢复和增强机体之抗邪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中,于评估拟法、选方用药、日常调护等方面注重胃气的作用及保护胃气,可促进姑息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延长患者较高质量的生存期。
关键词:胃气 肿瘤 姑息治疗
   肿瘤姑息治疗是通过明确诊断、正确评估、给予最佳的支持治疗,以改善和预防患者心理、躯体等的不适症状,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一种医学模式,多适用于已无法接受治愈性治疗或治疗无效的患者[1]。其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全程,现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越早应用姑息治疗,患者预后越好,患者及家属对此疗法的认可程度也越高,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较高质量的生存期[2]。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生活经验总结的升华,其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整体观出发,兼顾个体之差异,且拥有独特的辨治方法,也可容纳现代各种治疗手段,其应用于肿瘤姑息治疗中往往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而“胃气”作为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关乎人之疾病吉凶顺逆,决定着人之生死,对人之养生防衰、治病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在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中不可不注重“胃气”之盛衰,现将“胃气”理论于中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之意义作如下浅述。
1、胃气释义
   胃气理论起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奠定于《脾胃论》[3]。自《黄帝内经》提出以来,经过历代医家总结完善,现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黄帝内经》内经曾有多处描述胃气于人之重要意义,如《灵枢·五味》言“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也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等,明确提出人不可无胃气,无则死;胃气盛则体健,病顺,胃气衰则体衰,病逆也,对后世医家对于胃气的运用于临床有着指导作用。仲景之《伤寒论》中将胃气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提出临床论治“无犯胃气”,“令胃气和则愈”,“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等,将保胃气这一思想贯穿疾病诊治的始终,其之实践为胃气理论的运用拓展了思路,为疾病之诊治提供了权衡之尺。东垣在前人“保胃气”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人以胃气为本”,“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自伤,而元气亦不能充”,“百病皆由脾胃而生”等思想,总结了脾胃之伤,对它脏之影响,亦述它脏之病对脾胃之影响,治疗当充实元气之根,分清轻重缓急,标本兼顾。
   继东垣之后,诸多医家又对“胃气”理论进行扩展挖掘,更将“保胃气”这思想广泛运用于临床诸疾,再结合临床运用之经验、疗效将其进行归纳总结。至今,胃气之意主要有以下三点[4]:首先是指脾胃之气,其可保证水谷之受纳腐熟,推动与调控糟粕浊阴得以下传排除,精微清阳得以上升及吸收,其关乎着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正常与否,关乎着脏腑是否可得充养;其次,是指水谷之精华之气,其可充实五脏,随脉而行,从容和缓谓之有“胃气”,决定着五脏功能之健全,关乎着决定着机体之盛衰;最后,是指人之正气,其循坏于周身,存于内而“邪不可干”,其之强弱决定邪正斗争之胜败,也决定着人遇“邪”后的康复能力,对判断疾病之进退及生命之存亡有着重要意义。中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而“癌邪”黏附缠绵于整个病程中,时刻损耗着机体之“胃气”,威胁着人生命之存亡,故在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中需全程顾及“胃气”之强弱。
2.胃气于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之意义
2.1评估拟法  先察胃气
  肿瘤姑息治疗当综合评估后再拟予恰当的治疗方法[5],而评估应结合肿瘤之大小、分化程度、侵及的器官及患者胃气的强弱、机体的衰退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而在评估拟法中,应如张介宾言:“凡欲察病者,必须先查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故应首先考虑胃气之强弱,强则少忧,弱则先顾,在胃气理论指导下进行以拟法治疗。若胃气衰者当慎重选择姑息性抗肿瘤治疗,姑息性手术、放疗、抗癌药物等均可在除瘤的同时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用之不当则往往造成“癌邪”未除而正气已去。故应先保胃气以扶正,待正气复再考虑进行姑息性抗肿瘤治疗;中医治疗时,也应避选或少选“汗”、“吐”、“下”、“泻”等偏急之法,应恰选“温”、“清”、“消”、“补”之缓法。胃气强者则可适时选择姑息性抗肿瘤治疗,但见胃气衰而适情而止;中医药治疗法偏于重时,应酌情加保胃气之药味,以保证邪除而胃气犹存。总之,在治疗应注意肿瘤患者邪固而正气易去,邪易复而正气难返,故应遵从胃气之盛衰的变化,拟予适当的方法以祛邪而不亡胃气。
  中医治瘤重在祛邪顾本,而本于“人之胃气”,西医偏于治标,标偏于“人之瘤”,但肿瘤之治,当“人”、“瘤”兼顾,故中西医结合能弥补各中不足,取“人”、“瘤”之治之优势,更好的为肿瘤姑息之患者服务。如阿片类止痛药已被广泛应用肿瘤患者急、慢性疼痛中,但其在有效控制的癌痛的同时也给肿瘤患者带来头晕、恶心、呕吐、气短、便秘等痛苦症状,而研究发现中医中药联合阿片类止痛药能很大程度上减轻阿片类止痛药物带来的系列副作用,其次也可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及降低药物依赖性[6-8]。又如姑息性的化疗是姑息性抗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现已在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证实,化疗期间根据辩证给予六君子汤、理中汤、十全大补汤等能有效的缓解化疗带来的系列痛苦症状及增加化疗药物抗肿瘤的疗效[9-11]。故肿瘤的姑息治疗应采用中西医治法,西医重于其“瘤”,一方面缓解可缓解当下症状,另一方面可阻止标之恶化以损伤“胃气”;中医重于其“人”,一方面可增强人之“胃气”,使机体抗邪之力有源,另一方面“胃气”之功可缓解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损伤机体及增加西医治“瘤”之效。
2.2选方用药  当保胃气
   对于恶性肿瘤中期患者的治疗,现认为应“扶正祛邪兼顾”,而多有医家见患者“胃气”尚存,多采用“虎狼之药”进行猛攻急泻,使邪未去尽而“胃气”难留,导致患者胃气过早衰败,加速疾病之恶化,后再增药以“保胃气”已晚矣。


晚期患者往往早已经受了药毒、癌毒、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放疗等的攻伐损伤,胃气已垂败,多有医家见胃气虚而“大补”,而胃气虚而不受其“大补”,使胃气壅滞而不行,反损之尚存之胃气。因此,中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时补之太过、伐之太损都可导致“胃气”之伤,应识之而勿误也。故在中晚期患者姑息的治疗中,应识机体可受其补及见补滞当行之;且当知中药抗肿瘤之药味,多易引起患者食欲减退,、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腹泻、疲乏等“脾胃受损” 之症状,凭心而论,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加之已意义不大,更不可用之且与化疗药物试比高之气势[12],反未损及病灶而“胃气”受其大损,所以“保胃气”当为其要。
   由上可见,临证之时,当以“胃气”之盛衰为基础来权衡“扶正”与“祛邪”之力度,从而进行合理选方用药,重在调和阴阳以护脾胃,勿过补、过伐,应以“胃气和”为贵,而“和”之调法,当以“气之和、燥湿之和、寒热之和”为要。首先,“气之和”,可采用益气和胃、理气和胃治法,益气和胃可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等进行加减,理气和胃可以选越鞠丸、枳实消痞丸、旋覆代赭汤等;其次,“燥湿之和”,阴虚而燥者可选麦门冬汤、益胃汤等,因热而燥者可选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石膏量宜减)等进行加减;痰湿之蕴者可选二陈汤、平胃散、厚朴温中汤等进行加减。最后,“寒热之和”,如清热解毒之方多偏于苦寒,应以甘温之品投之护胃气,使苦寒之性不犯中焦之土;再如辛温之剂多偏热、燥,应以甘凉之味润之,以护胃津存胃气。临证选之药味可据仲景之顾胃气之思想多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薏苡仁、枸杞子、人参、女贞子、补骨脂、薏苡仁、大枣、甘草等益气健脾和胃之品,从现代药理而言,上述药味可不同程度地帮助机体恢复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抵御、消除或减轻有害物质的侵害;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提高环腺苷酸的相对值而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控制肿瘤的发展,从而起到预防癌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13]。
2.3日常调护  顾护胃气
   首先,应注意饮食之调节,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患者在治疗后余邪难尽,可通过饮食的摄入助机体恢复“胃气”,使机体抗邪之有源,达到正盛而邪退的目的;但应有节制的摄入饮食,如《伤寒论》所言: “患者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恶性肿瘤患者经过系列治疗后“胃气”尚弱,所能胜任消谷之责有限,不可过食,可少食多餐,选易被消化吸收之食物,应禁肥甘厚腻、辛辣燥热之品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损伤脾胃之气。
   其次,应注意情志之调节,情志异常易致肝之疏泄失常,导致肝木横逆之气侵犯“中土”而损伤“胃气”,因此不可不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情志调护。故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或其家属通俗的解释异常情志之危害、患者之病情和应注意的日常防护事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之信心,以免去患者之忧虑、恐惧、抑郁等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建立其对医护人员之信任,如此才可使其积极加入疾病治疗防护中,医、患共同对抗疾病,且另可使肝气疏泄有度,脾胃运化正常,胃气得以顾护。
   最后,因注意患者服药在于“精”而不是“量”,药量及种类之多少与疗效之好坏并不都是正比关系,特别是肿瘤患者,其服药量及种类之较多,有甚者,其日服药量远胜于其所食食物之量,这一方面易加重患者经济、精神、身体等的负担;另一方可,导致“胃气”损伤,而药力未及病灶,其弊远远大于其利。
3结语
姑息治疗多面对的是已被肿瘤耗伤气血津液、病情深重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病变错综复杂的中晚期患者,临床诊治尤为困难,常常故此失彼,导致邪去正衰。而临证中以“胃气”为主线治疗,抓住“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令胃气和则愈”这一理论思想,可使肿瘤姑息治疗不乱治疗之法,促进姑息治疗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生活治疗质量的提高及延长患者较高质量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ZWMMERMANN C,SWAMI N,KRZYZANOWSKA M,et al.Early pallia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a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4,383(9930):1721-1730.
[2]Temel J S,Greer J A,Muzikansky A,et al.Early pallia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10,363(8):733-742.
[3]杨李军,朱曙东.胃气学说的现代生理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010,24(6):15-17.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2.
[5]王冠军,赫捷.肿瘤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5.
[6]孙艳红,沈玉梅.中药对肿瘤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 6) : 82-84.
[7]殷东风,周立江,高宏,等.中医药初始介入联合强阿片类药双轨滚动互助 - 缓慢升阶癌痛治疗方案[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03):1-5.
[8]赵明昕.痛灵汤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气滞血痛型癌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0):173-175.
[9]连慧娟,刘怀民.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25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8):91-93.
[10]方璐,梁慧,刘大妹,等.理中汤加味联合食疗方减轻胃癌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 30 例[J],江西中医药,2018,49(04):55-56.
[11]王健,孙宏普,韩生先,等.十全大补汤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减毒增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3(12):2615-2618.
[12]陆宁,施航.浅述顾护胃气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1,46(06):452.
[13]王巧琳, 陆 明, 邓皖利.顾护胃气原则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J].新疆中医药,2012,30(01):8-10.

 

 

 

 

 

 

  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