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韩彤彤 赵胜男 谢安妮 张晓伟 王强玉
[导读] 目的 探究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
        韩彤彤  赵胜男   谢安妮   张晓伟  王强玉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00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15209
        


        摘要:目的 探究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以产后缺乳者80例为对象,其中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视为参照组,40例添加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视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后2天、4天、7天泌乳量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 产后缺乳患者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有效改善泌乳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产后缺乳;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泌乳量;
        产后缺乳表示产妇在分娩后,乳汁分泌量不足或者没有,实施入场查体诊断,乳房无纵胀痛感,松软,按压疼痛,无法满足母乳喂养需求。产后缺乳诱发因素包括母婴健康、产后疼痛、分娩方式、精神、心理、饮食、药物等,多采用电疗刺激、调节饮食、局部熏洗、针灸、热敷等治疗,促进排乳[1]。中医理论提出,产后缺乳病机为痰湿淤阻、肝郁气滞、脾运不畅、气血虚弱等,以通络下乳、健脾利湿、疏肝解郁、补气养血为治疗目的。研究指出,产后缺乳患者采用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有效改善泌乳情况。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产后缺乳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其中40例为参照组,40例为研究组。参照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是(30.97±3.23)岁;28例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研究组,年龄为22-38岁,平均是(30.23±3.18)岁;29例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体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产妇在分娩后实施常规产后护理,内容有正确不如姿势、胎儿与母体接触、吸吮乳汁。在产妇分娩以后,服用鸡汤,以便补充营养,实施乳房按摩,使用毛巾热敷。若产妇乳头凹陷,定期牵拉乳头,有助于乳汁排出。
        研究组添加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在参照组治疗同时,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药方如下:20 g白芍,15 g路路通,25 g黄芪,15 g王不留行,10 g熟地,10 g白术,10 g桔梗,10 g茯苓,15 g熟地,15 g佛手,25 g当归,8 g炮山甲,15 g漏芦,20 g党参,15 g通草,10 g甘草。若产妇肝郁气滞,添加8g香附,10g积壳,10g柴胡,8g陈皮。以上众药开水煎制,热水温服,1剂/天,持续用药12天。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产妇的泌乳量,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妇泌乳量比较:研究组产后2天、4天、7天泌乳量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P值    /    0.8793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如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乳腺发育成熟以后,受到垂体泌乳素作用可泌乳。胎盘在娩出以后,乳房进入泌乳状态,经过三个过程,分别为乳汁生成、乳汁分泌、乳汁排出。乳汁分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造成乳汁分泌缺乏,与药物、生活习惯、营养不良存在相关性。产后缺乳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中,母乳接触可促使产妇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建立母子感情,创造泌乳条件;按摩乳房可对神经分泌系统进行调节,促使乳房的血液循环加速,继而释放催乳素;按摩乳头对胎儿吸吮十分有利;饮食调控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促进母乳分泌[2]。在《傅青主女科》中记载:乳为气血生化,无气或无血均无法生化乳汁。《内经》提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肝气郁结,情志抑郁,经络阻塞,而致乳汁不出。因此,产后缺乳当以益气通络治疗。的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中,白芍可敛阴收汗、养阴平肝;党参、当归可补血养血;路路通、通草可行气通经;甘草可益气补中;熟地黄可补血滋阴;漏芦可消痈散结。以上众药共揍通络下乳、补气养血、调达气血、疏肝解郁等功效。现代药学提出,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提高免疫力,疏通堵塞的乳腺,有助于乳汁排出[3]。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产后2天、4天、7天泌乳量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综上所述,产后缺乳患者实施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有效改善泌乳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佩珊.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20,6(16):133-134,155.
        [2]肖莉,田媛.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4):67.
        [3]孙小慧,李志远,杨梦环, 等.产后缺乳辨治经验[J].陕西中医,2020,41(1):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