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二 主管护师 221300
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的临床精细化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参与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70例,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例数均是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言语功能恢复正常的概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实施临床精细化护理,使得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更好。
关键词:穴位贴敷;脑中风失语患者;精细化护理
引言
脑中风就是脑卒中,发病突然,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疾病,也被称作是脑血管意外[1]。发病原因是由于不同诱发因素使得患者大脑内部出现闭塞、动脉破裂或是狭窄等。脑中风导致患者的失语可以通过穴位贴敷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配合对应的儿护理,促进治疗效果的增强[2]。本次我院针对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以及临床精细化护理,明确两者的区别,了解临床精细化护理的护理优势,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材料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我院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70例,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例数都是35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例数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是32-77岁,平均年龄是51岁。病程6个月-1年22例,1-3年10例,3年以上3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是33-77岁,平均年龄是50岁。病程6个月-1年22例,1-3年10例,3年以上3例.并且经过对临床资料的审核发现,两组参与患者均已经确诊,本院与患者本人已经签订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证明。临床资料的对比来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穴位贴敷反应,并针对其产生的问题及时处理。
观察组的护理,具体操作步骤是:
护理细节。穴贴药物的基本组成成分是:远志、肉苁蓉、木蝴蝶、白附子、全虫、菖蒲、桔梗、山萸肉, 通过以上中药成分制成面积为 6.0*6.0的布质膏药,将其贴于患者的双侧人迎穴,增音人迎穴等。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张口,并用左手将消毒纱巾包裹舌尖,并将舌头牵出嘴外面。护理人员在利用溶剂进行药物调敷期间,应遵循随调配随敷用的原则,避免蒸发。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过程中,应掌握好温度,避免烫伤患者皮肤,可能贴不住,因此应重视膏药在患者穴位上的贴敷,明确贴敷基本使用技巧,并不断总结经验,保障穴位贴敷更加科学。敷药之后的固定也是需要穴位贴敷关注的一个护理细节,确保穴位治疗更加有效。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期间,应注意不能将比较容易导致皮肤发泡的药物在面部使用。若是穴位贴敷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刺激性较强,贴敷穴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不适宜贴敷过多的穴位,贴敷面积也应控制。而针对敷药患者本人若是本身存在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或是久病体弱消瘦,穴位贴敷药物应以医生叮嘱为主,保证药量适宜,控制穴位贴敷时间,并在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期间,加强观察,若是产生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
发音器官训练。对于脑中风失语患者可以进行发音器官的训练,本训练适用于伴有构音障碍的失语症,分为呼吸训练以及发音训练。呼吸训练是患者说话时应保持固定呼气压时间。发音训练是针对患者的舌、唇、腭、声带运动练习,保证发音器官运动的准确、协调。可以提醒患者穴位贴敷后伸舌、舌尖舐硬腭、缩舌、卷舌、舌尖接触牙齿、舌向两侧摆动和环转;唇开与合、作吹口哨状等;还有上下齿相碰、咬下唇、鼓腮、清喉、咳嗽、舌舐硬滴嗒作响。
(1)舌操:首先提醒患者嘟起嘴唇,发出“wu”声,每次大约维持5s,放松,这样的工作重复做5次。(2)之后放松嘴唇发出“yi”声,随即发“wu”声,放松。快速轮流反复,一般进行5次到10次。(3)伸出舌头,提醒患者舌尖向上翘,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使得舌尖可以对抗阻力,这个动作维持5s,重复5次到10次。(4):张嘴或是闭上嘴咀嚼,反复循环,保证这一阶段口部松弛,舌头自然放平。
观察指标
依照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脑卒中病中医药疗效评定标准”,结合语言功能障碍的病理分类,将语言表达能力分级,主要分为正常、轻度障碍、中度障碍、中度障碍、严重障碍。本研究中涉及到的70例脑中风失语患者,50例是中度障碍,20例是属于严重障碍,并比较两组的言语功能恢复效率。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以SPSS 20.0软件为基础,对两组产生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材料行X2检验,表示百分率(%),两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如果P<0.05,则表明常规护理与精细化护理在穴位贴敷治疗脑中风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经过专业护理后,对照组病程1年内,7例患者言语恢复正常(31.81%),观察组病程1年内,22例患者恢复正常例数14例(63.64%);病程在1-3年,对照组言语恢复正常例数5例(50%),观察组言语恢复正常例数8例(80%)。病程在3年之上,对照组言语功能恢复正常例数是1例(33.33%),观察组言语恢复正常例数2例(66.67%),可见病程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组言语功能恢复正常的概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脑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基础体现形式的临床疾病,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相对较高,本疾病以脑梗塞最为常见[3]。脑中风的发病特征是发病急,病死率高,脑中风导致的语言功能消失会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医生在对脑中风失语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期间,还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常规护理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本次对脑中风失语患者进行穴位贴敷进行精细化护理[4]。精细化护理可以保障患者在穴位贴敷中可以得到更加细节以及有效的护理,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穴位贴敷属于常见的治疗脑中风失语的方式,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言语功能恢复的例数要多于对照组,可见通过精细化护理对脑中风失语患者的护理,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赵春艳, 佟剑平, 李翔,等. 穴位贴敷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18, 34(5):627-628.
[2]赵春艳, 佟剑平, 李翔,等. 穴位贴敷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17(05):117-118.
[3]费爱华. 解语膏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 2015, 35(011):1099-1102.
[4]王敏. 针刺与穴贴治疗脑卒中后失语92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