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豪
1305291981101930**
摘要:市政工程质量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全面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对施工的进度质量有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市政工程当中,通过运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降低工程各项施工材料的损耗率。伴随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为了更好的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市政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通病与改进措施,从而推动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通病
1.1人员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参与人员较多,岗位分工各不相同,针对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需要重点强化现场施工、管理、安全等岗位人员的管理。部分项目施工过程,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工艺的运用不规范,施工流程不合理,导致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存在各类质量缺陷。同时,对于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导致人员施工过程常常存在安全风险,不但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对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对此,为控制工程质量问题,还需从人员管理方面入手,落实质量管理、安全等培训工作,降低工程产生质量缺陷的概率。
1.2机械设备问题
机械设备在市政府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在施工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严格检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如果设备的选择不科学,工程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如果在道路结构中形成的道路段不能使用大的辊,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小的辊。由于紧凑的辊具有非常轻的重量,紧凑的效果不是理想的,特别容易发生路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投入运行后,在车辆的反复旋转之后,特别容易产生龟裂或下沉。
1.3施工材料存在问题
当下,国内市政工程管理中,材料采购环节尚未完善,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一方面,采购中,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并未全面执行国家采购标准,甚至存在采购方与供货方相互勾结、谋取私利的状况,最终结果是购买材料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后期工程项目存在严重质量缺陷。另一方面,采购方相关作业人员在进行材料选择中,未建立全面系统化的选购标准,采购意识模糊,导致采购流程过于片面、采购不严谨。受标准体系不完善影响,采购材料质量存在较大隐患,后续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处理无法满足预期要求。
1.4缺少有效监督管理系统
科学且高效的施工监管系统能够推动市政项目作业时期的技术实行与提升,施工后期保障是确保市政项目建设品质的重点,构建且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且编制规范的后续质量流程与检测指标是目前国内市政项目施工有关机构一定要做好的工作。目前市政项目施工建设中因为其对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不充分,监督管理机制存有不足与问题和监督管理人员匮乏等很多问题导致当前违规工程和违规施工现象普遍出现,其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更是屡见不鲜,其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还会对市政工程项目以及市民生命财产健康产生影响。
施工后期的质量抽检中,因为市政项目的独特性,建造单位与有关监管机构较易为了方便协同造假且伪造项目验收报告与项目成效,基于个人的政治成绩亦或是企业的效益盲目夸大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后期监督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通病的改进措施
2.1提高施工团队综合素养
为了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及时对施工团队进行培训、教育管理。市政工程项目一般涉及范围广、程序繁琐度高,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保证施工技术的前提下,还需了解施工项目特殊性,及时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考虑,建立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了保证市政施工中,及时构建出一个综合化、专业化的施工团队,必须及时引进高素质人才,并根据项目周期、规划要求等进行施工培训,保证相关人员的施工技术、职业素养等满足工程需求,这是保证项目全周期范围内施工质量的必要举措。
2.2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
在市政工程当中,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能够保证各项施工工艺得到更好额应用,有效提高市政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在材料各项工程施工材料时,物资采购人员要根据工程施工进度需求,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材料,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符合相关规定,提升市政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在一些施工规模比较大的市政工程中,由于需要的施工材料种类与数量比较多,物资采购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结合市政工程结构特点,采购合理的施工材料,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基础之上,不断降低施工材料的损耗率。另外,工程中的物资采购人员还要详细记录下各项施工材料的使用量,结合各项施工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上级部门,更换施工材料。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能够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对于工程中的管理人员来讲,要定期与物资采购人员进行沟通,结合物资采购人员提出的意见,改进原有的施工工艺,保证工程中的各项施工材料得到更加高效合理的应用。
2.3优化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施工过程及后续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可以考虑设置市政部门之外的独立的施工管理机构,将政府委托的工程转交给专业化的委托行从事在对其进行法制化和规范化处理之外,对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进行公开化和市场化以及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并根据实际市政工程项目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提升政府监督的实效性。在施工的初始阶段,应当对实际的施工计划加以严查,在得到上级有关单位的允许后开始作业,尤其是像市政项目此类的大规模工程而言其审批环节要更加仔细谨慎。在施工中其内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及技术规范和组织方案等来规范施工操作,施工后期,工程技术团队首先应该按照施工设中的要求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审核,并通过图像和文字以及图表等形式全方位的展现施工中包含各项参数和技术指标的竣工文件提交到国家质量标准管理部门,经其审核后对工程质量进行复审和修订,最后将其内容呈交到相关部门。
2.4创新施工理念,优化管理标准
为了满足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考虑群众的人类生态需求。通过提高整体结构的效率,降低了本发明的发生。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行政领导应该率先创新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将新技术引入到大型的新设备和新设备中,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市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当中,可以针对建设技术的共同问题和现代市政建设的需要,积极研究先进施工技术,维护市政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应科学有序,在标准化的市政施工技术的推动下,通过适当的技术开发投资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结束语
国家城市化进展加速,对市政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城市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及时进行施工技术的更新、管理体系的完善。国内市政施工存在问题较多,必须保证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责。此外,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的科学性,这也是保证市政施工顺利进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红日.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6(11):104.
[2]刘云.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J].智能城市,2016(1):201-202.
[3]冯小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及改进策略[J].低碳世界,2017(3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