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王香梅
[导读] 试验组孕妇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十分满意,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前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其消极心理,且能够帮助其增强自然分娩的信息,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王香梅  057750
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产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前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80例孕妇作为本次活动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其中每组90例,并采用SDS和SAS进行评量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在分娩结束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均比分娩前要明显降低(P<0.05),而且两组对比发现,试验组的孕妇经过干预后其评分情况均要比对照组的评分低许多(P<0.05),实施干预后试验组孕妇自然分娩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试验组孕妇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十分满意,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前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其消极心理,且能够帮助其增强自然分娩的信息,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产前孕妇;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前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80例孕妇作为本次活动的研究对象,其中有158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研究对象产前检查后结果显示孕妇的胎盘、胎儿等均正常,孕妇没有出现妊娠晚期出血问题,同时也没有贫血、糖尿病等合并症(将存在精神病史、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孕妇排除)。依照随机性原则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孕妇的年龄范围在22-34岁,平均年龄为(25.34±3.2)岁,孕龄为39-40周,而对照组的孕妇年龄范围在23-30岁,平均年龄为(23.67±1.8)岁,孕龄为40-41周。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孕妇实施常规性护理,具体包括产前准备、产前保健、向孕妇介绍分娩过程、对孕妇宣传健康教育以及适当的饮食护理。
        观察组的孕妇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教育。医护人员需要向待产孕妇讲解自然分娩的过程,以及子宫收缩等常识,并告知会出现的相关临床表现和产后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从而帮助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减少产妇的紧张心情。同时,还要提前向产妇告知如果出现了宫缩一定要配合呼吸轻轻的按摩腹部从而缓解宫缩带来的疼痛。向产妇告知在分娩过程中应当怎样配合医生,促使产程加快,减轻产程过长带来的身体疼痛。在进行常规检查时,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主动将检查结果告知孕妇,以免引起孕妇的焦虑情绪,鼓励孕妇,积极与其沟通,为孕妇疏导心理上的压力,让孕妇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如果孕妇对分娩等问题存在错误认识,对分娩过程十分恐惧,那么一定要及时的调整孕妇心理状态,有计划的同其进行交流,提高孕妇治疗上的配合程度。(2)家庭关爱。能够给孕妇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持的最好方法就是细心的照顾与关怀,尤其是初产妇,她们往往由较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可以从人文关怀入手,让其家属陪在孕妇身旁,从而增加孕妇分娩信心,提高孕妇的心理状态。另外,医护人员也可以鼓励孕妇家属参与孕妇的分娩全过程,向家属介绍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如果家属发现孕妇在情绪或妊娠情况出现变化,一定要及时的告知医护人员。通过上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使孕妇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情,减缓孕妇的抑郁或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3)放松训练。医护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首先要让孕妇处在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孕妇做适度运动,具体有针对四肢、腿部等肌肉的放松训练,给孕妇播放轻柔的音乐,指导孕妇怎样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放松。此训练可在睡前进行,同时向孕妇告知在完成训练后,可配合呼吸,并且每次保持半个小时,从而有效缓解不良情绪。
        1.2.2指标分析
        对两组孕妇分娩前后实施情绪测评,所采用的评量表为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与SAS(焦虑自评量表)。两种测评的评定标准均为20项,且每一项的分数都在1到4分之间。
        SDS与SAS评量表中,都分成轻、中、重三个等级指数。同时,对比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将其分成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等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将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7.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用%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来检验组间比较,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证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与对照组SAS与SDS的评分结果对比
        两组孕妇在分娩结束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均比分娩前要明显降低(P<0.05),而且两组对比发现,试验组的孕妇经过干预后其评分情况均要比对照组的评分低许多(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SAS与SDS的评分结果对比(x±s,分)

 

        4.讨论
        孕妇产前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既存在喜悦的心情,又有来自分娩的压力与担心,由此就会导致孕妇出现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孕妇的分娩过程,而且向孕妇所处的待产环境,家属对孕妇的关怀以及孕妇因紧张、宫缩等出现的身体不适问题很容易使孕妇在分娩时产程过长,或由顺转剖等问题的发生。为此,缓解孕妇心理情绪,实施心理干预给予孕妇一定的安全感,增加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助于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本次研究结果也可证明对产前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环节孕妇产前消极心理,且能够帮助孕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提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时慧.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实践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73-74.
[2]苏景明.产前诊断孕妇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64-1265.
[3]谢艳红.产前心理护理对孕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9):1087-1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