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家校一体,共育新生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黄乐霞
[导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处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
        黄乐霞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桃溪学校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处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受到了不良网络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侵扰,使得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接受巨大的考验,也对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故而,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到家校一体,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新时代 德育工作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于任何时期,教育对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情感交流更加便利,个性展现更加自由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面对着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们,确保他们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师者与父母应该牢牢结盟,在孩子的教育上共出心力。诚如三字经中所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对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缺一不可。因此,本人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家校一体,以培育中学生的品德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手机使用率日益普遍,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手机以上。很多家长认为手机方便与孩子联系,可以随时了解孩子行踪,故而,或者把自己替换下来的旧手机给孩子使用,或者用几百块给孩子配置一个二手的智能手机,因此,不少中学生也成为了“有机一族”。然而,由于中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不能很好的使用手机。很多学生拿到手机后,更多的沉溺于一些娱乐信息,如刷抖音、快手等小视频,从中获得短暂的快感;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如组队玩王者吃鸡等游戏;而由于小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迷信,黄色,甚至有着反对主流思想的内容,以及带有暴力倾向的游戏,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是非对错的判断,也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不断充斥着中学生的眼球,分解着中学生对未来的追求,失去兴趣,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甚至对家长,老师持否定想法,并且带着抗拒心理,拒绝接受主流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种种问题。
二、面对难题,如何做到家校一体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只有父母和老师共同对孩子施予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做到家校一体,才能攻克德育教育中的难题。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甘地夫人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可见,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在教育的问题上,父母要真切参与到其中来,了解孩子的身心,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且在他们彷徨无助时,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家长更应该时时刻刻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状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以便在关键时刻,正确引导孩子。
        可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当成了学校的义务,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大有当甩手掌柜的意思,就对老师说:“老师,我们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请你好好的教育他,如果他不听话,那么该打你就打,该骂你就骂。”、“老师,我们管不了他,就交给你了”。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除了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外,孩子们回到家中的这段时间,才是学习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孩子回到家中,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必然会增多,离开了老师的视线,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孩子们更加自由,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更加肆无忌惮的侵蚀孩子的身心,此时,便需要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
        首先,家长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需要陪伴的。无论孩子是三岁还是十五六岁,他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陪伴的,因此,家长们要利用工作之余,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以减少他们在虚无的网络中寻求关注的安慰的心理。
        其次,家长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手机,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手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获取信息方便,很多的学习信息也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在网络上面,形成知识共享。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把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寻找一些优质的学习平台和软件,与孩子共同学习,让孩子从中受益,提高学习成绩。看见了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以后自己成绩的提高,如此以往,中学生不断从中获益,便能够将手机视作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娱乐的玩具。也能从对手机使用观念的转变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对手机,家长们也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只要能够多花费一些心思,便能够使手机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成为一大助力。对手机要采取疏而不赌的态度,因为中学生往往比较叛逆,一味的禁止有时候反而会造成反效果。故而,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手机的有用功能,引导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而非被手机摆控的奴隶。同时,将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沟通,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所遇到的德育难题。
        2、教师是维系家校的纽带
        信息化的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弊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好处,面对这些利与弊,便更考究教育工作者的能力。面对网络数据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耳提面训的教育方法,找到更为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而在这方面的探究上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捷通讯特点,我们可以实现与家长更为紧密的联系,例如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建立家长群,如此一来,大大方便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家长群的信息,所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的进度,作业情况的了解,会更加及时和具体。学校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关系,教育孩子,便能够更加全面和细致。第二,虽然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但是,德育工作者可以对不同信息进行删选,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转发到班级群中,例如《孩子,我知道读书很苦!当你扛不住想放弃时,看看这10张照片》,《“不读书,你养我啊”》……通过此类文章,让孩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中受到些许启发,以不断张纠正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目标甚至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也可以利用榜样作用,通过网络寻找一些与中学生年纪相当但是却做出了贡献,或者有自己的求追和成就的孩子,分享给他们看,以明白自己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并与之看齐,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学校二者的相互作用,而联系着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者,便尤为重要。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与家长取得更好的联系,才能够让我们在教育中做到事半功倍。
        结束语:
        时间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歇不前,时代的洪流总是推动着科技不断地发展,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更为困难与艰巨,在充斥着迷信、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面前,只有真正做到家校一体,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以到达光辉的明天。这也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说的“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参考文献:
        魏书生《家庭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年9月版
        黄莺,“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