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生根发芽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松桂
[导读]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刘松桂
        (南宁市大沙田小学,广西  南宁  530219)
        摘要: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同时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学科是有着感恩教育的手段之一。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感恩类型题材的内容,让学生们重视这种思想教育。在这其中就要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加强学生们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社会更加完美和谐。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课堂;生根发芽;文化素养
        前言:
        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都知道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会经常看到父母有时对自己的孩子唠叨几句,说几句难听的话对孩子,学生们就会很不耐烦、反感,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唠叨,当然了,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有时学生与他人发生争吵,意见不一致时,就会大打出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会变成这个样子,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这样提到“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说到“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与人为善。第三,与人为善”。可想而知,思想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要。现在,教师们都太过注重知识的强调,轻视了加强对感恩的重视。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文化素养,并且是教学生们如何做好人的关键因素,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感恩教育的培养,对学生们来说,就显示的很重要。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呢?下文就此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一、摄取教学素材,寻找教育时机
        1.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出发,在这两个生活方式中实施知恩感恩理念这一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平时授课中,就要注意加强感恩意识的教育,当涉及到关于感恩知识的时候,教师们要重点强调一下,让学生们着重有这个意识观念。就例如,关于讲解《三个儿子》材料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课文中的老爷爷只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呢”然后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思考,学生们通过交流之后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老爷爷的三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的行为是最真诚,最孝顺,因此,老爷爷认为也就是第三个儿子最为孝顺。”我们通过这篇材料的讲解,大概了解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师在结合文章的同时,给学生们提出一些相关内容的问题。第一,是让学生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打扫卫生,虽然很简单,但是能让他们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要依赖别人来完成,让他们知道,父母做这些家务也是会很辛苦,父母做这些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第二,可以通过利用学到的一些优美的词语,来感激他们自己的父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复习知识,而且还可以较好的把感恩之情切切实实的体会出来,利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2.善于就地取材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要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把教材和现实情景相结合起来,必要时,教师提出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就比如说,有时我们教育孩子应该怎样去珍惜粮食,如果你只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如你愿,这时教师们就要和教材结合起来。就像《悯农》这首诗,讲述的是农民伯伯如何耕种粮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最终才将粮食收获。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拿出在食堂拍的照片,有的照片显示的是饭菜堆积如山,另一张照片则是有几个学生饭菜才刚吃了几口就立刻把饭菜倒掉了。学生们看了之后,通通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我们教师要趁着这个机会进行教育:“你们看了这些照片联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都沉默了一会,有一个学生慢慢的举起了手,他觉得:我们大家应该珍惜爱惜粮食,不能随便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我认为,仅仅这样还不够,学生们的这种认识是短暂的,过一会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还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亲身体会。然后就让学生们读《悯农》一诗:“关于这首诗,你们大家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不应该浪费粮食”。然后我就问:“同学们,你们想要感谢谁,就写到感恩卡上”,有的学生这样在感恩卡上这样写,“要感谢农民伯伯,他们顶着炎热的大太阳,辛勤劳作,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农民伯伯,我们就不会有美好的今天,非常感谢你们”还有一部分学生写到“我要感谢食堂里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每天都给我们提供丰富美味的饭菜,我们今后一定不浪费粮食了,要珍惜你们的劳动成果”。“还要感谢王老师您,是您让我们知道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浪费粮食对不起农民伯伯,对不起父母,更加对不起自己。”
         二、注重知行结合,树立感恩意识
        我们常说,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更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的心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拥有的一种崇尚的品德,因为有了感恩,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人们相处也会非常融洽。有人说孩子还小,长大了他们自然会懂得感恩这些,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样,有很多人都误解了。在小学阶段,他们就有了情感世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是有感情的,因此从小学开始阶段我们就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人生价值观的观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老师与父母共同的责任。感恩是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会有所表现,才会懂得施恩和报恩。
         结论: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个内心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们的亲自体会和内心切实的感受。我们要把感恩教育和语文教学课堂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平时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感恩的必要性。我们语文教师为了能让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借助语文教材资源库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们在心中时时刻刻都的记住“感恩”这一词。
参考文献:
[1]王巧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54-55.
[2]聂琴、姚建国.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000(006):P.178-178.
[3]李文祥.浅析小学语文"三会"感恩课堂的教学成效[J].语文课内外,2018,(27):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