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肃
鲁甸县茨院乡水务站 云南 鲁甸 657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促进作用,其对于正常生活的作用不言而喻,因而为保证水利工程的作用效果本文将针对管理和养护两方面的问题给出具体的策略,立足于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策略
引言:水利工程建设满足水资源效能提升的要求,保障地方经济朝着资源友好方向发展,对于防洪抗涝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要保证具体管理和养护作业的科学性。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和养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此类问题,相关人员要准确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抓住产生的源头,合理排除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提升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作用效能,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保证相关技术得以准确落实,发挥出水利建设应有的功能。
1 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的基本特征
1.1管理方面
水利工程管理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的流程相较于其他基础性工程更具有复杂性,因此管理难度相对较高。作为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人员要能够适应系统性的工作要求,知晓关于水利建设方面的知识,了解水利对于农业、工业以及交通的作用,充分研究现阶段运用的法律条文。由于水利管理中需要法律条例的支持,因而管理要具备法律效能,深入研究不确定因素管理的办法,对接自然灾害的管理要求,降低相应的损失。
1.2养护作业
养护作业包括堤防、灌区、水库以及水闸工程的后期维修任务,起到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作用,通过合理制定养护作业内容和流程,针对不同区域和目标作业的需求,清理淤泥,提升堤岸的防护效果,控制水闸设施,提升排水防洪的效用。定期检查水库和水闸,养护闸门和启闭机,检查其他泄洪闸门的工作状态,保证在遭遇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确保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完好程度[1]。
2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所面临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一项难以通过独立管理完成任务目标的项目,因此管理工作和养护工作间存在交叉,换句话说,养护作业和管理作业相互影响,且控制要素基本相同,需要统合考量。
2.1人员管理和养护能力不足
目前,管理和养护人员存在素质水平不足的问题,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现实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即使开展定期作业活动,也很难保证后期的运行质量。由于管理和养护人员自身意识水平薄弱,导致一些作业无法开展,致使领导人员不重视质量监管,在人才引进和人员培养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出现人才大面积流失的情况,制约整体作业的效率和效果。
2.2专业设施数量和技术内涵有待提升
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进程来看,虽开展的时间较早,但由于前期建设技术方面和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使得现阶段的建设效果与原始需求不相符,质量和设计等级不高,并且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一些基础设施使用的年限过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水平与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息息相关,但反观目前的状态,无法契合泄洪除害的需求,影响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进程[2]。
2.3缺乏建设经费
有些政府部门并没有设置专项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的资金,这些区域的水利设施与现阶段抗洪抗涝的需求相去甚远,影响工程项目发挥出独有效能,一旦出现洪涝灾害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即使一部分区域建立了专项资金,但资金量难以满足后期维护的需求,在老化、失修等现实问题的影响下,导致后续资金不断增加,造成资金方面的负担。
2.4尚未制定完备的管理和养护机制
养护和管理过程存在交叉的部分,导致一些部门尚未明确自身职责,出现问题难以确定负责任的部门和单位,造成推诿的现象。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政府对于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认识层次不高,无法形成深化的管理办法,对于公开竞标方式的运用缺乏科学标准的支持,无法满足国家“管养分离”的要求。
3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效果的办法
3.1提升相关人员的基本素养
人员素质的提升要从意识和技术水平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的具体要求,针对当前环境基本特点,定期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重视相关人员素质提升的有关工作。对于意识水平提升方面来说,要制定覆盖全社会的宣传工作,联合各地有关部门,通过社区、内部等形式,深化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重视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工作,为建设有序的技术队伍提供思想基础。内部宣传是保证参建人员个人意识水平的核心方法,通过权责明晰管理标准,为各管理人员和养护队伍明确具体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岗位责任制,刺激产生正向的工作内容,确保养护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技术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留住高精尖人才,并开展定期考核工作,选拔技术卓越、技能超群的人才,结合人员管配办法,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队伍给予适度的奖励,促使相关人员能够立足于自身发展,学习新型技术和工艺,准确了解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其他可视化技术的运用手段,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3.2引进新型养护设备
水利工程需要应用多种机械设备,每种机械设备均有特有的作用,因此其养护办法各不相同。作为设备养护的主体,养护人员要熟知每种设备的运行特征,定期结合养护标准,检查各个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设备要及时予以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研究新型设备,秉持着技术革新的理念,将先进的设备应用于实际养护和管理作业中,注重与技术人员形成通畅的沟通渠道,掌握设备使用的方法,及时发现运行缺陷,提升养护效率。设备的运行情况将直接影响维护成本,利用高效作业的设施,完善堤岸防护、水闸阀门管理等方面的计划,形成科学的养护方案,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求[3]。
3.3加大水利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要首先确保专项资金制度的施行效果,利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管理和养护资金,提供全面的资金保障。现阶段,一些建设单位不顾法律要求,夸大、虚化项目建设难度,对于此种现象,相关部门要加强此方面的审核力度,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申报的养护和管理费用,实地考察现场情况,并与第三方结构形成合作模式,结合现场情况,给出具体的维护和检修费用,保证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财务部门要准确记录资金流向,结合每笔支出的款项,核算工程整体运行所需的费用,设定定期跟进的制度,准确把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全社会予以公示,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化程度,消解群众的疑惑。
3.4构建管养分离的模式
管养分离的模式是目前较为科学的形式,需要对管理人员实行定岗定编的制度,而开展养护工作的人员一般采用外包的方式,鼓励社会上符合责任管理和技术能力水平的企业和单位参与进来,保证管养分离模式的运行效果。但国家在此方面的规章制度尚未完善,因而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资质审查、管理制度和体系运行方面标准,提供更为广阔的实施条件,形成有机的市场监管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项目之一,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管理和养护方面的问题,应当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案,强化人员责任,确保各方面工作得以准确开展,并提供资金支持,为后期养护储备资金,保证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新成.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7,10:291-292.
[2]庹朝洪.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05:128-129.
[3]张彬.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