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艺原
37110219921126****
摘要:中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的雾霾天气也非常严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火电是最重要的发电形式,但火电也是众多发电形式中污染最严重的。因此,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核电的特殊性,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影响非常恶劣,因此核电站的维修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焊接在核电厂中应用广泛,焊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核电厂的质量,因此焊接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AP1000核电站;焊接质量管理;标准化
海阳核电站是世界上首批AP1000机型核电站。在项目的第一阶段,两个容量为125万千瓦的机组已经建成商运,并圆满完成了首次换料大修。
一、工程概况
1.该核电站是世界上首批第三代核电站。它的历史使命是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第三代核技术。AP1000堆型电站始终致力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成为中国核能未来发展的典范。
2.新技术现状。AP1000核采用美国标准系统的电源设计大量的焊接是电厂建设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涉及到土木工程、结构、模块、管道和设备等多个学科以及许多标准和规范。与此同时,美国的标准与国标有很大的不同。国家工作人员和管理层需要重新熟悉情况。
3.管理模型的优化和创新。焊接质量管理是AP1000核技术实践中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探索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规划和专业化”要求的管理方法和模型。至于焊接技术,虽然规范和设计要求,根据行业和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多种多样、分类和相关控制元件的焊接工艺可以实现标准化工作和提高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机组焊接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1.项目开始前的技术准备阶段是不够的。在设计文件AP1000中,没有统一的、独立的焊接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焊接方面的所有要求和分布在无损检验规格及专门设计的设备、管道、钢结构、模块、通风等,因为其中一些图纸规格或间接引用的标准在美国法典的规定;因此,设计文件AP1000的焊接技术要求的特点是分散,各单位的焊接工程师对美国标准规范的熟悉程度有限,可能对规范的规定有偏差。编制特殊施工方案、特殊措施或作业程序时,施工技术文件不符合设计文件或规范的要求。因此,在现场项目后续安装焊接施工完成后,无损检测焊接或要求或设计规范后,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返工或返修对成本有相当大的影响。
2.设计变更可能导致遗漏或误用设备焊接技术要求。由于西屋电气在美国引进了第三代AP1000核技术,使得电厂的工程施工设计是在持续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持续进行的,没有固化,变更频繁。这给焊接工艺质量管理溯源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和困难。
3.人力资源配置对焊接质量管理的影响。AP1000现场项目部门配备的专业工程师是应届毕业生为主,都较少的接触美国标准规范,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需要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美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焊接质量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工程师的能力和经验将直接影响工程焊接管理的质量。
4.生产率不高。在技术问题上,对于同一专业或部件的焊接要求,往往需要分别搜索不同的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下。
5.现有的焊接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现有的焊接质量管理方法属于“分权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问题经常在焊接技术要求,导致日常工作的细节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及时发现设计信息缺失或错误,焊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和现场技术支持、质量风险和隐患。
三、项目焊接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的方向
1.标准化管理目标。学习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焊接技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漏洞,焊缝的质量管理方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焊缝中企业的实地项目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管理能力的专业工程师及消除源头质量有关的风险和危险。
2.标准化管理研究的方向。(1)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主动解决问题。AP1000核电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焊接应摈弃,不看文章的工作方法的一个初步步骤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编制施工方案而言,审计或前瞻性的工作程序,网站如何设计规格的同时充分考虑设计、图纸和规格、质量分析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技术准备的文件中空间结构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因设计或施工现场检查时,已经完成,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建立技术需求网络。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文章成品分为焊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组成一个网络,结合总体要求和技术要求,具体要求,同时提前发现设计缺陷,设计上的错误或网络中信息不明确、技术要求通过提前发送技术澄清表或现场沟通解决方案。建立技术需求网络需要以下步骤:建立文件处理和记录的标准化制度;建立标准化的技术准备体系。在技术准备的基础上,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密切合作,系统地收集和跟踪设计信息;在文件处理方面,小组成员根据执行部门的具体程序开发了一个跟踪和记录系统,以便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实时更新。(2)组织设计文件形成规范的管理手册。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文件的编制,拟定轮廓梳理和逐步成形工艺。(3)通过标准化管理,保证专业工程师的能力;消除焊接技术要求的遗留问题遗漏或误解质量事件。
四、项目焊接质量管理标准化探索
1.核焊设备焊接质量管理要素的标准化管理。分析和管理核设施建设中焊接的基本要求,重点管理内容和各要素向流程管理过渡,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实现焊接质量要素的规范化管理。管理要素分为八个要素:材料、设备、焊接设备、认可焊工、焊接工艺评价、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焊接维护数据库标准化管理。
2.组织技术要求,规范技术准备管理。的技术需求梳理和技术准备,为了规范目的,团队成员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1)确定一般焊接的关键施工步骤,确定哪些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会影响最终的焊接质量,并定义设计要求和重点跟踪;(2)对一些常用的美国标准规范进行研究,对不同规范中的具体要求进行总结和整理,对每个关键施工步骤进行统一格式,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要求。(3)查阅各专业通用技术规范,将焊接、检验等各关键施工环节的设计技术要求,特别是规范要求以外的特殊要求统一整理,形成标准化的设计技术要求。
3.核岛装置各部件焊接质量管理要点及经验总结,为日后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提供实际例子:核岛上与焊接质量管理有关的设施大致可分为以下类:主管道及波动管安装、管道预制安装、主设备及支撑安装、钢制安全壳拼装、钢穹顶拼装、结构模块拼装、机械模块安装、箱罐拼装、钢结构预制安装、风管预制、乏燃料池系统闸门安装、燃料运输通道安装、电气导管及支架预制安装、仪表管安装焊接等,总结了技术质量管理的经验。
总之,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焊接工程师进行培训,在项目管理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新员工了解和借鉴了系统化的设计要求、规格和实地经验,在较短时间,显示出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核电站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质量计划模块的开发及应用[M].2018.
[2]张娜.核电站压力容器焊接的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