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期   作者:岑家桂
[导读] 体育这门学科很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对体育技能的训练教学以外
        岑家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信联小学        
        摘要:体育这门学科很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对体育技能的训练教学以外,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和情绪,以及开展德育渗透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关注学生心理体验和情感变化,以体验丰富的体育课将德育渗透功能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获取积极的价值观念。本文就立德树人视野下体育教学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引言:小学体育运动具有便捷性,与生活联系也较为紧密,训练内容也较为丰富,有很多知识和活动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体育课堂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对和谐轻松教学氛围的追求,为学生真实体验提供条件,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得读体育学科深入认识,既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获得情感的升华。
        一、立德树人视野下体育教学创新的基础
        (一)教师以德立身,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学生较容易受到教师语言、行为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身体力行,以德立身,用自身的感染力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常备学科德育的观念,把教学过程当成德育机会,致力于挖掘可作为德育的渗透切入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言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富有激情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的榜样[1]。
        (二)做好学生心理建设。学生放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是保证自己身处于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果学生心理安全感欠缺,就会产生胆小懦弱、犹豫不决等表现。学生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的情绪、情感表露出来,与教师进行较好的互动。对此,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友好和谐同学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对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以及微表情心理学下功夫研究一番,找到指导教学的有效方式,为学生放心与教师互动创造条件[2]。
        二、立德树人视野下体育教学创新途径
        (一)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意义尤为重要,在体育比赛中团队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团队的战力。要想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找到自己团队中的位置,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拔河、接力跑、接力传球等,需要组队的学生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在活动中使他们懂得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这些道理。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对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训练水平,以及团队融合力[3]。例如,教师可以在广播操教学时,组织两个班学生分成对等数量的小组进行PK,比比哪个组做的整齐。

比赛前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做操的过程中,他们彼此相互配合,共同配合完成全套动作。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为学生一定的体育竞技平台,刺激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训练积极性,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让学生认识到热爱体育运动是一种修养。一个人是否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反映了其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状况也是社会和国家希望学生所拥有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给人的印象也是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其间透射出一个人完美的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借助运动员、武术家的事迹,以及中国近代体育史入手,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榜样。
        (三)在体育学习中锻炼学生意志力。拓展训练教学与体育课的融合,是一种教会孩子运用知识、技术和手段的智慧教育,应当在具备必要条件的学校,进行推广。这一训练着重对心理建设的培养,教师可以设置略高于学生可接受程度的挑战活动,时刻关注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超越。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有益性,就会树立和坚定锻炼的决心。同时,体育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一些用时不多且积极有效的锻炼方式,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力所能及地坚持体育锻炼活动。当然,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意志力,通过体育拓展训练,在意志力方面强化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阶梯式个人锻炼计划,把握时间节点,教育学中从点滴做起,对自己负责。
        (四)丰富情境化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和体育的关系的认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具体的体育运动中某些环节设定为特殊的场景,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产生代入感,主动把一些具体的体育运动想象成场景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带着精神去完成[4]。例如,障碍跑相关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终点设定为救灾现场,学生扮演刚刚从驻地走出来的消防员,目的是绕过障碍到达救援地点。这样学生在跑步的时候就会被一定的精神意志所武装,学习起来也就有了动力,潜能也将被很好的激发出来。同时,这也有利于让他们学会勇敢与果断,体会到责任感。
        结语: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学科,具有相当强大的德育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感染学生,珍爱学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品质的角度出发,把体育课堂营造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阵地,创造一批备受鼓舞和满怀激情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48-249.
        [2]蔡银聪.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家参谋,2020(15):164.
        [3]刘存思.体育教学之渗德育人[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125-127.
        [4]董军.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田径,2020(0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