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设备设施,在电梯检验中很容易发生事故伤害,这就需要提前采取电梯事故伤害的预防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减少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电梯检验中的事故伤害,进而探究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引言
电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电梯设备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创造很大便利条件,但出现一定意外或损伤难以完全规避,会对人们过程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情节严重时,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1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
1.1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主要指的是电梯作为一种大型的电气设备,主要是通过电力驱动实现运载功能,这也导致电梯的电气伤害事故频发。电梯检验中,个别环节需要带电检验,容易产生触电风险,并且触电事故伤亡案件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案件。由于人体本身就是导体,一旦发生触电电流会经过人体造成电击事故。造成电器事故伤害的原因有:首先,测量仪器超量应用,电梯大电流导致电器仪器损坏,增加了触电风险几率;其次,由于电气设备表面潮湿,再加上绝缘层老化严重,一旦工作人员触碰到金属外壳上的水就会触电,并且很多电气设备常年运行,老化问题严重,也会增加漏电风险;再次,电气线路常年使用,绝缘层老化破损,导线金属芯外露,一旦检验人员直接触碰就会产生电击事故;最后,部分检验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按照标准流程开展检验工作,多个环节违章作业,从而增加了电气事故发生几率。
1.2上行超速
电梯上行期间可能会出现超速运转的以往情况,会使乘客滋生恐慌心理,严重时,会对其构成人身伤害。GB7588-2003中明确指出,曳引驱动电梯上安装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该装置由速度监控与减速元件构成,其能较灵敏地检测出上行轿厢是否发生了速度失控情况,下限位电梯额定速度的115%,上限速度(被定义为是对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并能使轿厢制动停运,或将其运行速度降至对重缓冲器的规划区间内。以限速器—上行安全钳、限速器—曳引轮制动器等较为常见。本文以机械触发式夹绳器为实例,探究其运作原理:电器轿厢上行超速以后,限速器机械性动作,驱动闸线,联合夹绳器动作,将曳引钢丝绳夹紧,使轿厢制动暂停或运行速度降至对重缓冲器的限定区间内。
1.3机械伤害事故
常见的机械伤害有以下4种。(1)剪切伤害。在电梯口可能会由于检验人员从电梯门进出时,电梯突然启动,检验人员来不及脱身而造成剪切事故。(2)挤压伤害。挤压伤害问题主要出现在井道底部或顶部,很多检验工作需要在轿顶或坑底作业,如果站位不对或操作失误,都有可能被轿厢、附件等运动部件造成挤压。(3)撞击伤害。撞击可以分为主动撞击和被动撞击。移动或旋转部件在运行中可能会撞击检验人员,此时检验人员属于被动撞击。检验人员无意识触碰到这些运动部件,如导向轮、曳引轮、限速器等,都会产生撞击问题,这是一种主动无意识撞击。(4)咬入伤害。咬入伤害主要存在于钢丝绳部位,由于钢丝绳负责承载整个轿厢,对于保证电梯安全十分重要。检验人员要近距离观察钢丝绳是否有锈蚀、磨损、断股等问题,需要采用游标卡尺检测钢丝绳直径,检验钢丝绳挡绳装置是否齐全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电梯突然启动或运行,则有可能咬入手指,造成人身伤害。
2电梯事故防范措施
2.1电气事故预防
电气事故要提前做好检验工具性能检查,确保检验工具符合电梯检验标准、可以正常使用。
在近距离检验当中,必须要断电操作,特别是对于老旧电梯来说,要仔细观察电气设备、线路的是否老化,如果出现绝缘破损等情况要立刻换新。检验人员要佩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安全帽等。很多设备虽然已经断电,但有可能留有静电或高温余热,因此不能直接用手触碰。如果检验当中出现了漏电、火花等情况,要立刻撤离检验现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如果必须要用手拆解、安装,要用随身佩戴电笔检测设备是否留有静电或高温,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操作。
2.2构建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平台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中,多种技术及设施被用于电梯生产、安装及运维等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减少电梯事故发生的风险。但多数人员关于电梯事故相关知识缺乏全面认识。电梯事故难以完全规避,但绝不是不可防控,因此,一定要建设事故应急救援平台,以该平台为支撑,创设综合信息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确保救援人员能快捷、准确的地分析电梯运行信息,加强相关事故的预测,合理实施防控措施,从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电梯能安稳运转。
2.3机械防护
电梯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这也提高了电梯的检验难度,并且检验空间非常狭小,留给检验人员的作业空间不足。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树立安全意识,尽可能少在恶劣环境中停留。如果需要直接用手触碰各类机械,必须要佩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在轿顶检验中,要先稳定自身的站姿,尽可能快速完成检验,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导致身体失衡的位置,产生磕碰事故。检验中要时刻观察运动部件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在坑底作业中,要注意避免和补偿链、护脚板、随行电缆等发生碰撞。工作鞋必须要有防滑、绝缘功能,检验时要与轿厢、楼层衔接部位保持一段距离,时刻注意脚下情况。如果要将轿厢运行到顶部进行检查,在按下上行按钮的同时要时刻关注身体与顶层部件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弯腰躲避。
2.4配备防护设施
电梯检验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并且是不可以消除的,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主动防护,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作为主动防护措施,可以减轻事故带来的伤害。检验人员要佩戴好绝缘服装、防击头盔、对讲机、照明设施等。很多新建工程的电梯检验中,建筑其他工程依然在施工,特别是土建高空作业时可能会发生物品坠落、砸伤事故,因此必须要保护好头部。检验单位要设定奖罚制度,如果不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设施给予一定惩罚,如果顺利完成检验工作给予一定奖励,通过奖惩制度来约束检验人员,可以有效规范检验人员行为。
结语
总而言之,电梯是以电机为主要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目前,其在高层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近些年,全国各大城市陆续报道了几起电梯事故,形成了较严重的人员伤亡。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建筑电梯事故相关应急避险及救援作出探究,希望能和同行分享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方法,提升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电梯运行的安稳性,为社会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鲁亮.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106-107.
[2]郭锐凯.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50-51.
[3]郭赞轩.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00-101.
[4]杨昊晔,秦剑.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福建质量管理,2016(1):66-68.
[5]岳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18(29):100-103.
[6]常建鹏,陈振颂,周国华,等.基于前景理论的铁路应急预案多指标风险评估研究[J].铁道学报,2016,38(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