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星煤业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000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现阶段,给排水系统是任何建筑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进步,打造节水型社会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也为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积极探寻排水新技术。文章将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现状;新技术
引言
建筑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建筑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排水系统技术问题是城市建筑的一项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施工中出现的重点,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仅可以方便人民群众,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1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
从技术发展现状来说具体如下:①给水技术。目前来说,很多城市处于新老城区交替更新的状态,老城区实施更新,没有做好供水整体分析,使得后续产生了供水不足的情况。造成给水系统停水的原因角度,比如管道破裂等。细致分析发现,因为选择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管壁的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进而无法达到系统运行需求压力。除此之外,设备使用时发生故障,比如电机故障等,最终造成停水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或者出现,影响着给排水系统的应用,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②排水技术。一般来说,建设的此类系统具体包括楼顶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若排水系统设计的质量不达标,缺少全面的衡量和分析,造成了中水污水不分离问题或者其他现象,使得水资源被严重浪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除此之外,节水技术的应用不足,影响着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果,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进而提高排水系统运行的效率。③给排水热水供应情况。从整体情况来说,需要加强热水供应系统方面的建设,着力攻克系统的薄弱环节,减少热水能量的损失,实现对送水管道的高效保温。
2基于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探讨排水新技术
2.1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分流技术
目前,建筑室内的洗澡冲水、厨房冲水与马桶冲水走的都是同一个排水管道,极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同时也容易造成了水质污染。因此,应当积极应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技术,为马桶、洗澡、厨房分别设置不同的排水管道,将马桶冲水引进化粪池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将厨房冲水去除油污、食物残渣后再排入下水管网;将洗澡用水直接排入下水管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排水管道堵塞问题。
2.2减少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是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绿色建筑排水节能设施时需要减少二次污染,避免二次污染导致优质水资源的损失,一旦减少了排水系统中水资源的二次污染,能大幅度节约水资源,同时也会方便排水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3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技术
利用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这一技术为人们家庭用水节约成本,这种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人们在做饭或清洗衣物时,大量用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给排水系统可以安装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这样水龙头可以自动关闭,避免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大量流失水资源,可以做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同时人们在家里可以二次用水,洗菜的水留出来用于拖地,这样可以节省用水量。
2.4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也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积极搜集、利用雨水,不仅有利于高层建筑排水防渗,而且有助于建设“海绵型城市”,避免城市每逢大雨便开启“看海模式”(长期以来,国内城市下水管网建设缺乏资金,近年来又气候异常)。
采用雨水利用技术,需要在高层建筑上设置雨水引流器、弃流器、落水管,将雨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过滤、净化处理、消毒处理,再用水泵将雨水引入建筑的中水系统,使用雨水浇灌花园、草坪,或使用雨水冲洗马桶。
2.5热水干管循环
目前来说,建筑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的局面,使得给排水系统运行时常见浪费问题。分析此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用了热水干管循环技术,使得管道需要放出支管中的冷水才能使用热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基于此,要积极完善此模式,掌握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例如对配水点位置进行处理,设置节流孔板,实现对出水量的有效控制减少出水量,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合理选择孔板型号,避免降低系统使用的效率。
2.6再生水源的使用
合理使用再生水源是实现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的重要措施,这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在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再生水源主要是中水和雨水。中水指的是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排水。对于这部分排水,通过节水节能新技术可以进行有效处理,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的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农田灌溉等工作当中,实现生活用水的再生利用。雨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自然环境范围当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给排水施工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利用建筑来完成对雨水的高效搜集。比如可以利用建筑物特殊形状的屋面来搜集雨水,在屋面下滑的位置放置雨水搜集器。在完成搜集之后,还要利用各项新技术来实现对雨水的科学处理,确保其符合国家的用水标准之后投入到再生使用当中。
2.7中水回用技术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设计师们并不甘心坐以待毙,而是尽其可能地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他们发现,自来水在进入建筑后,在给水(上水)与排水(下水)之间存在着一个“中水”的环节,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中水。因而创造了中水回用技术。
应用中水回用技术,需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生活饮用水系统与杂用水系统之间设置中水系统。然后,通过管网收集生活中水(包括洗脸用水、洗手冲水、洗浴冲水、空调用水、洗衣排水等),再使用曝气工艺、生物膜工艺、消毒工艺对中水进行处理,降低中水的浊度、色度,减少中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pH值,并用活性炭吸附进行消毒,最后将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引入冷却水系统、马桶冲水系统、洒水系统、汽车清洁系统、空调水循环系统,进行第二次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其BOD值应在10mg/L以下,COD值应在20mg/L以下,SS值应在10mg/L以下,pH值应在5.8以下,溶解性物质应在1000mg/L以下,氨、氮应在20mg/L以下,铁、猛应在0.3mg/L以下,且无任何异味,外观比较清澈。
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节约广大用户的用水成本,并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系统一直被施工企业所关注,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的给排水技术不断地更新,已经有了发展的成效,不仅可以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做到了节约能源。只有不断地研发新的给排水技术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开发给排水技术,促进建筑施工工程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刘小芳,陈彦熹,等.《天津市绿色建筑设备评价技术导则》要点解析:给排水常用设备的绿色度评价[J].给水排水,2016,52(12):138-141.
[2]邬超,姚莉,余国保,等.善水绿筑恰相宜:“GreenYesBuilding”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解析[J].建设科技,2019(15):127-130.
[3]钟灿.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195-196.
[4]申秀乾,高乾邦.建筑给排水管道橡塑保温材料防结露施工构造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7):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