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娥
金海岸海华小学 广东 珠海519041
摘要:在基础教育逐渐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例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样化手段,其中项目式教学作为覆盖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学方式,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项目式教学基本符合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只需要将相关的数学内容整合成独立的项目,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处理项目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搜集、课程设计以及最终的数学评价环节实现学生独立操作。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本文将结合项目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项目式教学对数学教学的意义,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引言
项目式教学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还结合了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只是简单的按照教学安排去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寻找解题的思路,自我展示和评价的过程得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时有充分的积极性,学生在寻找数学答案的过程中,可能运用语文、英语、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的能力,逐步扩充其数学知识体系。
1 项目式教学的优势
项目式教学源于西方国家的经验学习,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将对应的教材内容划分成不同的项目主题,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这也侧面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中追求的学习理念。优化数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数学教学效果更佳。小学生由于经验欠缺,很难理解深奥的数学问题,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探究,可以将复杂的逻辑转化为简单的具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其主要有两大理论基础:
1.1建构模式
建构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大部分数学理论知识并不能对现实进行准确的解答,所学到的知识仅仅只是一种假设。因此,学生需要利用具体的情境进行理解分析,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进行数学建构,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数学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小学生自己的经验知识不足以完整的解答,因此,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共同的学习合作,因此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进行建构,共同完成数学的探究任务。
1.2情景模式
项目式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相应的数学项目进行情景化处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存在于具体可感知的活动中,因此,小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下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利用可操作性的工具对数学难题进行简单解释,把抽象的问题代入具体的可操作环境中。小学生由于大部分年纪较小,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风格和经验差异挖掘其数学潜能,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精准的概括实际的数学问题。
2 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项目式教学的思路
2.1 实施问题驱动策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认知在不同的阶段,有一定的不同,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在被动的学习或者机械式的学习,很少应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感知数学问题,更无法有效创设真实情景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更改传统教学中的讲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数学为基础,在实际情境中划分不同的项目模块。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和数学的逻辑性,有选择的进行子项目的分配,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挖掘新的知识经验,并将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处理和转换。在数学项目中设置相关冲突与矛盾,让学生自主提出驱动性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合作探讨。教师可以将项目进行主题化,突出主要的项目研究要点,围绕数学的核心知识规划整体布局,学生可以联系数学小实验,文学主题朗诵等课程,构建数学项目模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见,倾听学生不同的想法,利用学生的设想,引导学生形成可移动数学案例,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打乱重构,组成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网。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相关数学信息,利用互联网,日常生活,数学书籍等寻找丰富的数学资源,并将其与所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联系,提出相关联的问题,并进行合理解决。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家庭收支清单项目,让学生对家庭中每天的收支金额以及项目进行统计,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通过一周的家庭支出数据,提出一个月家庭需要支付多少开销?可以节省的家庭支出项目三什么?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2 组建数学项目团队,保证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在使用项目式教学完成数学目标时,需要合理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统筹规划相关教学项目供学生分组选择。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数学项目,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分组进行交互式合作。在小团体内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数学优势,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相应的数学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合作设计数学模型,规划相关草图,将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理解。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小组研究的项目主题,将项目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相应的数学案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现实世界的真实工作紧密联系,完成对应项目子任务分析,并在班级内展开数学成果展示和成果汇报,使学生看到其他小组不同的观点,以反思自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操作方式,逐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的数之后,教师可以设置“数的世界”项目,引导学生分组去了解周边可以统计的数,例如校园有多少学生?字典一共有几页?我国五岳海拔是多少?长江,黄河分别有多长?通过不同小组的分工合作探究数的奥秘,同时增加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
2.3 发展项目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复盘改进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样,项目式教学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但项目式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可以区分不同层次。首先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总结评价,反思项目是教学中目标是否达成?效果如何?新的经验有哪些?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对此次项目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将项目研究中存在的漏洞进行补充,完善项目的知识体系。其次,可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检查、数学项目研究过程的质量等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不足,并且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在日后的数学项目研究中,引导学生逐步发展其弱势能力,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对齐实践作业进行补充评价,在实践中对学生研究的项目进行明确,保证其研究作业的合理性,对学生整理的研究报告和相关实物进行科学评价,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并将评价结果汇集成册,与其他数学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不足以便改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项目式教学方式,需要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子模块。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分配不同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巍, 陈国军, 郁汉琪. 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式教学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2): 183-187.
2 祝振宇, 陈冰红, 黄林伟. 基于教学平台的项目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计算机教育, 2019, 000(007):75-78,83.
3 周猛飞, 蔡亦军, 刘华彦,等. 基于竞赛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控制工程, 2020(4):6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