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现状与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早克热阿依•司马义
[导读] 摘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锤,属于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天山北坡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是新疆林木、林副产品和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是天山北坡绿洲的天然屏障,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生态监测总站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6
        摘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锤,属于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天山北坡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是新疆林木、林副产品和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是天山北坡绿洲的天然屏障,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植被保护与恢复;现状;对策
        1.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重要性
        天山北坡谷地分布的河流是本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天山山地属于新疆重要的牧业区,山地森林与草原交错分布,随着人口增长,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上游截流引水工程的影响,导致谷地天然植被群落的自我维持和扩展机能的逐渐丧失,林分不断衰退,面积不断缩小,部分地段出现河岸崩塌和谷地森林消失等严重灾害现象。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将为天山北坡绿洲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对保护新疆天山北坡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高山区的自然修复和低山谷地的工程建设,将直接增加森林植被数量和质量,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功能,减轻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对谷地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促进区域生态平衡,继而推动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
        2.工程实施现状
        2016年天山北坡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沙)育林40万亩。共涉及6个地(州、市、国有林管理局)、27个实施县市(区)、林场(以下简称实施单位)的67个乡(镇、场)、203个林班(村)、1857个小班。2017年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自治区林业生态监测总站组成了核查工作组,对2016年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进行了省级核查。根据抽查结果推算省级核查核实面积41.5029万亩,面积核实率86.46%,合格面积38.2815万亩,面积合格率92.24%。面积核实率比2014年度提高5.54%,但下达面积合格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比2014年度有所降低。大部分实施单位将此项工程作为生态修复、民生工程来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工程期限及设计要求完成项目各项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良好。2016年工程面积核实率达到100%的实施单位有18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县、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沙湾县、精河县、温泉县、哈夏分局、木垒分局、奇台分局、吉木萨尔分局、米泉分局、板房沟分局、乌鲁木齐南山分局、呼图壁分局、玛纳斯南山分局、沙湾分局、乌苏分局、农大实习林场;核实率达到90%以上的实施单位有3个,分别为奇台县(98.57%)、博乐市(95.82%)、乌苏市(90.62%);其余6个实施单位面积核实率较低。
        3.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效益
        3.1.生态效益
        3.1.1.培育森林资源,努力改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各实施单位将2016年度天山北坡工程有效措施主要采用封育、造林等方式,不断扩大造林面积,培育森林资源,提高项目区域森林覆被率,改善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域新增了59531.4亩的人工造林地。
        3.1.2.调整林分结构,恢复天然草场,改善水源涵养作用。项目区为人口增加及畜牧业的超常发展对天然草场造成了很大影响,草原载畜能力降低,草原生态环境趋向恶化。通过工程的实施一方面促进森林植被的天然更新,提高了林下幼苗、幼树的存活率,从而改善林分结构的调整,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轻畜牧业对天然草场的压力,逐步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保持了山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3.1.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天山北坡河谷作为河流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众多珍稀物种栖息和繁衍场所。

因此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2社会效益
        3.2.1.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的经济重心,是以农牧业、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带。通过工程的实施,为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初步的社会基础。
        3.2.2.促进农林牧和谐发展。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对不适宜发展牧业的区域通过实行禁牧、限牧、封牧等措施,逐步改变原有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通过采用人工造林、补播、补植等营造林措施有效控制土地风蚀沙化,能够对周围的农田、牧场起到天然保护屏障作用,其生态功能对于防灾、抗灾、保畜和保障当地农牧业生产丰收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促进农林牧和谐发展。
        3.2.3.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天山北坡森林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旅游资源,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天山北坡河谷森林植被,增加天山北坡旅游资源,为促进区域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利作用。
        4.工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4.1.1.工程人工造林中央投资比例较低,部分地方人工造林积极性不高。天山北坡工程大部分人工造林作业区分布在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且未具备无灌溉造林条件的区域,造林成本高,引水、灌溉条件差,加之林地抚育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且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未到位、人工造林中央投资每亩标准偏低,远不适应实际造林需求。按目前的造林成本,经测算,该项目区域每营造一亩人工林需投资1500元以上,现行的人工造林中央投资标准与新疆人工造林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致使部分实施单位落实工程造林任务困难。
        4.1.2存在个别实施单位重视力度不够强的现象。各实施单位只重视封育辅助工程建设,疏于工程的后期管理及各项封育措施的落实,并不在意封育人工促进更新措施有没有成效;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设计不合理,致使人工撒播更新失败;封育作业区普遍存在“一地两证”的情况,实施全封或半封难度大,无法完全达到禁牧、休牧的要求,不仅使封育成效得不到保障,还导致所有人工撒播更新失败。
        4.2对策及建议
        (1)国家酌情提高山北坡工程人工造林投资比例,增加人工造林的中央资金支持;(2)各实施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编制作业设计(实施方案)按照工程相关要求,严格标准、规范流程、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做好作业设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和作业设计要求完成工程任务;(3)加强工程的后期管理和各项封育措施的落实,选择易操作、能见效、因地制宜的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并实施,确保工程建设取得成效;(4)制定检查验收制度,全面掌握实施单位项目执行情况,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天山北坡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认真开展自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以保证和巩固工程成果。
        结语
        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是一项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行动。规划的实施不仅不会对天山北坡环境造成污染和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保护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新时期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玛哈巴丽•朱满,安沙舟,吐尔逊娜依•热依木,等.天山北坡中段家庭牧场典型牧户草场植被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3(9):1675-1685.
        [2]何静.天山北坡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7):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