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曹彩英
[导读] 数学这门课程因为具备的较强抽象性,使得各个阶段学生在学习环节往往都遇到一定的阻碍。
        曹彩英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中学  715300
        摘要:数学这门课程因为具备的较强抽象性,使得各个阶段学生在学习环节往往都遇到一定的阻碍。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形成过程中,加强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是帮助学生优化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生活化情境与初中数学课堂进行结合,是当下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形式。笔者在本文分析了该种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并对生活化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路径展开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包括人们要计算物品的价格、购物、对比大小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初中时期学生对数学这门抽象学科的学习,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帮助。要实现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必然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能力,认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采取科学的途径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优化改进。
        一、将生活化情境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丰富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笔者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知识的乏味和枯燥性,对数学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下降。而生活化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创设和应用,是能够丰富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帮助。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会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
        (二)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都十分缺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没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趣味性元素,和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带学生发现数学的另一面,从而对数学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也会因此得以改变[1]。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展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萌发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对外界各种事物产生兴趣,因而就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效果。那么,要为初中数学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作为教育者,便要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紧跟现代社会的各种发展步伐,打造出更具备高效性的初中数学课堂。
        (一)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直以来,学习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都根深蒂固,并且周围环境的变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继而感染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在生活化情境创设环境下,老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将生活中的有关元素与物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个人意识[2]。


        例如,在初中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要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刻的概念,老师在课堂上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轴对称图形的物体,让学生对此展开观察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认识,提出一些在生活里常见的,属于轴对称图形的物体,以此体现出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价值。
        (二)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展开数学教学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里,到处都是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探索分析,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应用数学。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可以采用生活中这一类常见的现象去展开数学教学,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带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随机事件》这节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明天中午吃什么饭?或者在放学回家路上会遇到什么人?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什么?学生对此很难猜测,因而便引出“随机事件”,告诉学生这种无法确定发生的事情,便属于随机事件,有的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在该种教学形式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便会越来越深入[3]。
        (三)应用多媒体模拟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人才培养的效果越来越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对生活里数学元素与数学现象的认识,是强化学生个人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生活化情境创设进行结合,以此为学生模拟出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初中学生对数学观察研究的积极性[4]。
        例如,《投影与视图》本节课程内容,主要考验和锻炼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能够让更多学生都认识物体的投影和视图,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动态的形式去展现生活里日光变化引起物体投影的变化,和我们在生活中,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视图。在动态直观的展示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个人思维方式,也会因此发生很大的改变。长此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便会更为理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更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了帮助。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化现象,为学生构建更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去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提高个人的专业教学技能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共同携手教育部门为教学创建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凤丽.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67-168.
        [2]涂玉洁.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40-141.
        [3]张博.试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295-296.
        [4]刘毅.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调查研究[D].宁波大学,2019,1927:271-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