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音乐学习中不仅学会音律,也能学会很多的课外知识。而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对培养小学生较高音乐水平素养是非常有益的,因此,研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质量不是很高,这 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过于 强调学生的唱歌练习和技能训练,学生无法全面感受音乐课程的学 习价值和乐趣,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次,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不是很完善,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所以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再者,由于应试教育等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识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重要性,所以教学空间遭到挤压,影响了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系统培养。而借助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导入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小学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弊端,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情感有效激发出 来,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主学习与管 理能力较弱,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很难长时间的保持学习注意力,所以如果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不高,那么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投 入也必然会相对较低,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游戏在小 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应用,不仅可以让音乐知识更加形象、生动 地展现出来,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 中逐渐培育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上更好的集中学习 注意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以往的音乐课堂上,很多学生的音乐学习缺乏互动,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所以集体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很多音乐艺术的展现,需要多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展现出其艺术特征,所以集体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很多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其中有竞争,也有协作,所以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可以更多的与他人进行互动与合作,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
3.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这主要是由其学龄特征 决定的。很多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索,基本还处于启蒙时期,对音乐学科进行学习时方向不够明确,不仅难以达到对音乐文化的正 确认识,更难以完成对音乐情境的感官接受,所以在学习上可能会 比较吃力。而通过游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消 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负面情绪,更加积极地投入个人的情感和反 思,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目标融入游戏当中,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思 维进行有效地激发,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实现音乐知识的快乐学习。
4.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以往灌输性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比 较被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融入,可以将学生演唱、舞蹈、身体律动等多种感官启动起来,让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游戏教学应用策略
1.结合兴趣需要,丰富游戏活动内容
小学音乐教师在创设游戏活动时,要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要尽可能的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来创编音乐游戏,要保证游戏活动内容 的丰富性,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课堂上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游戏的参与热情。借助音乐游戏,音乐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类型的音乐互动情境,让音乐教学空间得以有效拓展,运用综合艺术、形象表现等方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创新、自由想象、探索实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西洋乐器的音色与表现力时,不妨利用学生熟知的《动物狂欢节》《猫和老鼠》等影视动画作品来创设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承担动画片中的角色,让学生结合 音乐的节奏、音色和表现力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这样学生不 仅可以更好的感知音乐的魅力,也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此外,课本里也有一些乐曲可以进行分角色表演,例如,歌曲《老鼠和大象》, 表现了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老鼠不自量力的下场。歌曲诙谐幽默,师生共同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故事。
2.重视过程体验,培养学生展示自我
归根结底,小学音乐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过程体验,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意愿,进而促进学生的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例如, 在学习歌曲《春之歌》这一课时的内容时,音乐教师除了可以采取常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于音乐魅力的感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增进学生对于音律的欣赏和感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情境创编一个互动游戏,在其中融入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等主题元素,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将会收获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也实现了对自我音乐素养的有效展示。
3.鼓励实践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所以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教育功 能也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 学音乐教学开始更加强调学生音乐情感、艺术情操、创新素养等学 科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此,音乐 教师在组织和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 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大风车》的教 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情境,掌握演唱节奏,音乐教师可以展开小组表演音乐游戏活动,运用歌曲、舞蹈等形式,借助身体动作展现出风车运转的风貌,或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风车的简单制作 和玩乐,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更具创造力、创新力,学习效率也会 事半功倍。
4.融入音乐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游戏虽然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和功能, 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进行盲目性的游戏开发和应用。音乐教师在创编音乐游戏活动时,一定要重视音乐功能的融入,实现游戏活动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音乐的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融入音乐功能,不仅包括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相关的音乐表现要素、情绪与情感、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性表演、演唱、识谱能力,以及创造和探索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等。例如,在《唱大戏》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图谱表演、身段演唱比赛等活动形式,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等教学目标有效融入其中,这样音乐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德育素质等方面的功能才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贴近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学目标,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毅.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的积极作用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刘亚茹.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62). [3]赵怡.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