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的再研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蒋云才
[导读] 文章阐述了农作物秸杆产生的来源与用途和秸杆还田的作用与开发利用的优点
        蒋云才
        黑龙江林甸县四季青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黑龙江  林甸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作物秸杆产生的来源与用途和秸杆还田的作用与开发利用的优点,并详细介绍了开发的领域,近一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  农作物秸杆  资源  综合利用  再研究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品种。除此之外还有小麦、鲜食玉米、马铃薯、杂粮、蔬菜等。具有巨大和丰富的秸杆资源,全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1.3亿吨,占全国秸秆总量1/8,如何开发合理利用这些秸秆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秸杆产生的来源与用途
        (一)农作物秸杆产生的来源
        (1)玉米秸杆;(2)水稻秸杆;(3)大豆秸杆;(4)其他农作物秸秆
        (二)传统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1)用于农户家庭烧柴取暖。(2)用于畜牧业养殖畜禽的粗饲料。(3)用于将秸杆沤制沼气,绿色能源。(4)用于沤制农家肥。
        二、秸杆还田的作用与开发利用的优点武
        (一)秸杆还田的作用
        (1)改善土壤中养分的供给状况,秸秆腐熟成有机肥,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全面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肥力
        (二)现代开发利用的领域简述
        (1)秸杆还田(重点)
        ①改进玉米、水稻、大豆等收获机械,使秸秆粉末化结合深耕整地直接还田。
        ②离田,主要是将秸秆堆放于田间,地头,经过一个夏天的沤制腐熟,第二年作为有机肥施于农田。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可使玉米增产5.5%以上,大豆生产5-10%,小麦增产7%-l7%,另外对培肥地力有一定的作用,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2)用玉米秸杆栽种黑木耳。
        (3)用玉米芯生产石墨烯
        (4)秸杆发电(合肥工业大学)
        (5)新型秸杆建材
        (6)秸杆造纸的研究
        (7)秸杆粉沫成型加工成食品包装盒之类更环保。
        (8)待更深的研究领域。
        三、黑龙江省农作物秸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虽然在秸杆能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秸杆能源项目建设刚刚起步,相关技术与设备还不完善,典型示范项目数量少。目前,还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收集成本较高,秸杆收益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户往往选择在田间将秸秆焚烧。由于在春季集中焚烧,秸秆湿、数量大,产生烟雾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再遇到不良天气,极易形成并加重季节性雾霾。
        (二)受北方温度低影响,还田秸杆不能及时腐熟
        黑龙江省秋春两季气温低,冬季封冻时间长。加之玉米秸秆产最较高,还田后腐解较慢,春季耕层漏风、跑墒现象严重.影响出苗。而且,由于机收秸杆长短不一,还田效果差。


        (三)对保护性耕作认知度和应用不够
        虽然每年从各级政府到农民都大力倡导秋整地,在作物收获后即开始深松起垄等做法。但对没有进行机械收割的地块,大量秸秆在短时间倒出耕地的办法和出口不多,且不系统、不科学,没有形成产业支柱。同时,广大农民对推行秸秆覆盖、三年深松一次、免耕播种等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提升地力、环境影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等认识不足。
        (四)秸杆资源化综合利用
        方式传统、效率低下,技术尚需完善.由于目前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推广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传统燃料利用方式效率低下。
        传统的燃用方式使大量的农作物秸杆浪费。另—方面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从事的企业又大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设备落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只能采用低成本设备从事生产,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推广应用。
        (五)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不到位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的农业基础性、公益性项目,需政府扶持和引导。目前,虽然国家对秸秆还田腐熟项目给予—定补贴,但补贴资金额度不大.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大力提高各级领导人对农业秸杆开发利用的认识和积极性。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自觉性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学习.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效益对比等多种形式,教育农民更新观念.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秸秆能源化推广与普及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降低生产成本
        秸秆原材料的充足供应是相关企业以及示范项目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在利用原有的粮食等收储机构人员和场地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杆储存基地。
        (四)筹措建设资金,制定优惠政策
        尽快建立财政投入、金融贷款及控会融资等渠道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大重要秸秆能源化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政府要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应进—步完善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秸秆发电、秸秆生产乙醇等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秸秆能源化产业成本偏高的突出问题;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个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五)加强科技研发,缩短技术熟化时间
        针对黑龙江省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相关技术不够成熟、设备实用性差、综合效益低等问题,主管部门应讲—步整合科研资源,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精心组织具有关领域技术较强的科技力量,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研究秸秆能源化利用相关技术。重点解决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发电以及秸秆收储运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技术及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降低秸杆能源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秸杆能源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六)建议省科协省农委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抓,综合多年好的县镇开展秸杆开发利用的样板工程,同时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参与进行,抓典型、树样板工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一步抓好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做好配合的奖励政策。
        结束语
        黑龙江省农作物存有海量的秸杆副产品,是宝贵的绿色财富,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促进了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希望各级农业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更好的事业中去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意见[J],云南政报,2008(16)
        [2]崔明,赵立欣,田宜水,等,中国主要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分析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
        [3]胥畅,王胜清,低碳经济下的农作物综合利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