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 崔震东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崔震东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身份证号码:23050219870912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是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成效的核心点。基于此,文章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并以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有效应用为目的,为其提供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发展;应用
        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工业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逐步完善,使得自动化技术被普遍运用到了工业生产当中,以此带动了我国智能化技术的提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生产当中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从而很大程度的解决了过去机械制造中效率和质量均比价差的难题。因此在今后相关工作者一定要合理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1数控生产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也是保证加工顺利的保证。通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数控生产中,可以更好地收集生产信息,并及时进行处理模拟,可以有效提升控制效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在数控生产中,重要的就是对生产精度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对智能制造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央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作为我国当前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生产线进行模糊控制,并在生产中及时做好相应的诊断工作,改善存储设备的精确度。对于机械制造行业,对于产品生产设备的选择,通常会使用通用设备,但通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流程复杂的问题,对于简单产品的生产势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我国在设备的改进过程中,应该做好产品的分类处理工作,提高设备的针对性,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不断开发设备的特色,有利于企业铸造品牌。还应该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专业的节能人员,充分借助创新思维,完善机械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
        1.2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工业智能机器人应用上具有突出的效果。工业智能机器人主要是利用各类全新的技术所构成的,其中包括计算机系统以及仿生学等相关的技术。在生产行业运用工业智能机器人,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生产效果,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工业智能机器人还能够收集和处理相关的信息,并迅速的完成生产流程,节省生产时间。目前,在国内的智能制造业当中,工业机器人获得了普遍的使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优化,实现人工智能与仿生学的有效结合,另外还可以结合遥感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取代人工操作,而且还可以在采矿和化工行业当中进行比较危险的生产。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功运用,其不但符合生产要求,而且还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而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预示着工业机器人会在航天、核能制造等领域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将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自动化生产以及自动机械领域当中,利用智能化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这样就可以降低发生误差的概率,提升产品的精度,从而便得以达到智能化生产的效果。
        1.3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企业智能制造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可通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机械的动态化进程与制造现状等进行相应模拟,然后再利用计算机系统中所具备的传感器软件进行处理机械动态化进程与制造现状中存在的重要信息,以此来达到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控制和修改机械制造中的相关数据。

其次,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产品时,应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时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及时诊断,对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纰漏,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进,以此来避免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成效,并提高智能制造工作的开展效能。除此之外,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对机械制造中的操作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包括对光电控制、人机界面控制以及操作情况控制等,并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柔软性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以此来实现计算机技术、数控机床系统与机械制造全过程的有效整合,实现进企业智能制造模式的网络化运行。
        1.4传感技术的使用
        机电一体化智能生产机械设备具有极强的自主化控制及监管功能,其目的是在固定的生产条件之下,将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及监管功能自主的发挥出来,之所以此设备具有如此的灵敏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了新型的传感装置,这也是传感技术被充分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此设备产生的干扰,进而将此智能生产设备生产效率提升到最大值。之所以要在该生产设备之中安装相应的传感装置,目的是为了确保该生产设备持续性的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之中,然而,若是该设备无法对系统中的故障部位有一定的感知功能,就会促使内部零件出现故障点的智能生产设备长时间非正常状态运行,久而久之,该设备的承载力将会达到一定的程度范围,进而拖垮整个生产设备的机身,而将传感技术充分的应用于其中,就能极为敏感的感知到非正常运行状态下,该设备内部系统之中故障点所在位置。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2.1微型化发展
        微型化技术发展理念起源于上世纪末,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微型机器以及微型领域进行发展,进而构建微电子机械制造系统,泛指几何体积在1cm3以内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常规机电一体化产品相比,微型化产品的体积较小,具有运行能耗低、控制精度高、制造成本小、运动灵活等性能优势,被广泛用于信息、生物医疗以及军事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微型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精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如蚀刻技术、光刻技术等。
        2.2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工业领域得到蓬勃发展,社会物质基础得到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破坏,且各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逐年激增,这都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应致力于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进程,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与销毁过程中,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产品的再生利用价值。简单来讲,则是确保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使用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产品报废后可回收利用。
        结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成熟和壮大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将不断的使用和研发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更行业的各大领域,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智能制造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更高的效率,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智能化制造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同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智能化制造的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同时希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更多的领域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关林林,陈岗.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16):251-252.
        [2]郭露.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16-217.
        [3]陈楠.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