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桩基础技术要点分析 凌龙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凌龙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要求也面临新的挑战。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要求也面临新的挑战。而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无疑占据很大的分量,一般将土建施工的质量保证作为建筑工程实际运行中的重要建设目标,通过缩短建筑施工的时间来为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质量问题,其中影响因素包含管理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应用探讨
        引言:不同的建筑工程可能在外在形态、结构层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实际上它们的整体原理大都相差无几,做好地基的施工是保证后续施工质量及稳定性的必要因素,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桩基础施工是决定建筑工程最终质量的重要步骤,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对桩基础施工没有充分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一、桩基础技术的定义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到如今,已经有非常多的施工工艺以及成桩的形式,而且这些工艺以及形式还非常的容易产生变化。我们从桩基施工的整体出发来看,桩的一部分通常会露在地面上方,而还有一部分则会埋在地面下方。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将桩基施工材料的不同将桩基分成两种,分别是灌注桩以及预制桩。在进行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施工现场直接浇筑施工形成的桩基就是灌注桩,也就是通过利用桩机导管向着桩基的内部进行浇筑混凝土,在进行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当中,要确保浇筑施工的连续性,这样才能够确保灌注桩具有整体性,保证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而预制桩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桩身的部分都是前期在厂房就已经完成了施工,使用预制桩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地的承载力,让建筑物能够所具有的耐压性得到加大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桩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当中,通过对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桩基的质量,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二、常见桩基础技术
        1、人工挖孔桩技术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人工挖孔桩这种技术方法的出现时间非常早,而且挖桩成本也相对较低,相关方面的经验借鉴也比较多。另外,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造成的污染比较小,耗费的资源也相对较少,施工周期也比较短,同时操作简单,且人工挖桩时,桩基的承载力相对比较大,可以有效增强桩基的稳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适用于地下含水量不超过二十米的土层,反之则不适用。
        2、振动沉桩技术
        振动沉桩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桩基础施工技术。振动沉桩技术主要利用振捣器,加上重力作用,使得岩土密度能够持续增加,而在此过程中建筑承受力也会随之提升,最终满足相应的建筑施工要求。在应用震动沉桩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时,需要先勘察施工地点的土壤情况,施工地点的土壤黏性越小,利用此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效果也就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打桩”时的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效果。
        3、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
        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在于施工难度低、施工便利性突出,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施工效果上佳等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桩基础工程使用的都是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发现,静压桩基础技术的施工并不会造成噪音污染,整体安全性有保障。

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指的是,在静压桩机作用下将桩基础打入地基结构当中的施工技术,击打过程中会对地基结构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工作人员要兼顾静压桩机的运行状态和土层压力情况,及时检测并且争取连续施工一次成型,否则土层的结构应力发生变化以后就很难继续施工。
        二、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1、桩基础优化设计
        桩基础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有相当比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其优化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①桩基础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取得其最大承载力。②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对于较小的独立承台,不宜考虑桩土共同作用。而对于较大的桩筏基础,当筏板底持力层土质较好时,可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合理选取基床反力系数,优化桩数。③对于灌注桩基础,宜采用单柱单桩,或在墙下布桩,减小承台大小和高度。笔者曾优化过一个项目,该项目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为中风紫红色泥岩,桩身直径大,桩长,钢筋和混凝土造价高。经过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后,调整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采用扩大头提高桩承载力,桩身直径和桩长都做了减小,节约了工程造价。
        2、选择桩长、桩型选择
        桩型和桩长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进行灵活的分析,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情况需要仔细的检验和勘查,对于成桩的桩基进行仔细的检验,保证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最小的,同时,在选择桩长和桩型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工艺和工期都要符合实际的需求,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测量。保证桩基的类型是符合当前结构设计中所需要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能够保证建设的安全性,也能使得结构设计的更加系统和具体,全面提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3、提高桩土复合计算的准确性
        桩基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单根桩体的承载力,另一方面还需考虑其所组成的整体群落能否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采用有限元法能够明确单根桩体的性能参数。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应当考虑桩体群落的承载力,确保桩基在承受较大建筑荷载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将其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在桩体群落分析的过程中,可采用桩土复合计算模式。以有限元单根桩体计算为前提,采用连续计算的方式提高桩土复合计算的质量。且计算时可适度调整有限元法离散单元的跨度,从而减少群桩的模拟计算量,有效提高计算的效率。计算时桩基的沉降效果可能无法满足荷载的需求,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桩基计算设计中并未明确桩基施工与承载力的关系,因此为了有效保证沉降量的控制效果,应将与桩基础轴线的桩土作为同性材料,利用土体的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结合后所形成的同性材料参数,做好群桩的荷载沉降分析。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桩基础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桩基础工程施工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施工单位做好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掌握桩基础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严格审核桩基础施工方案,从而有效确保桩基础施工方案、技术、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国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居业,2020(1):114+116.
        [2]李明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27~28.
        [3]马勇锋,蒋文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8):37–38.
        [4]范志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2):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