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永善县生态环境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皮正云
[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环保工作经验,对永善县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做初步的分析,详情见下文,以供参考。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永善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云南昭通  657300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环保工作经验,对永善县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做初步的分析,详情见下文,以供参考。
        关键词:永善县;生态环境;思考
        一、永善生态环境概况
        永善县,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东与大关、盐津县接壤;南连昭通市;北接绥江县;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雷波、金阳两县相望,总面积2778平方千米。全县8镇7乡142个村(居)委会273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31398人,非农人口26845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5%。境内地貌特征差异较大,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斜向东北呈带形。重峦叠嶂,峰高谷深,最高点是伍寨乡的大坪子,海拔3199.5m,最低点是青胜乡的六马厂,海拔340m。五莲峰山系由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将县域分成东西两片,东接洒渔河,西濒金沙江。由于地面受水势的深度侵蚀切割,多呈“V”型,峰高深谷,自然景观奇特壮美。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少的压力。
        二、永善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1.泥沙淤积问题。原本奔腾的金沙江,每年度带有大量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汹涌而泄,“两站”建成后,高峡平湖的美景将淤积大量的泥沙,将给水质带来不利影响。以三门峡水库为例说明水库淤积问题。水库于1960年蓄水,一年半后,15亿t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潼关河床抬高4.5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
        2.对水体的影响。水在水库里停滞后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汽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库内水流流速由“奔腾”变成“平镜”,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复氧能力骤然剧减,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库内水流流速小,悬浮物沉降快,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可能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可能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悬移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不易迁移,若含有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可能形成次生污染源。
        3.对地质的影响。“两站”建成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地下,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可能会诱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就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金沙江两岸山高坡陡,山势蜿蜒,受水力浸湿,导致山体滑坡不可避免。
        4.对鱼类和水生物物种的影响。以溪洛渡电站为例,大坝的建成,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环境,截断了鱼类上下游的生存交流,造成了激流性、浅水性鱼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滋生了缓流性、深水性鱼类的生存环境。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鱼类生态平衡;水库如果深孔下泄流量,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据有关资料报到,长江葛洲坝,下泄流量为41300~77500m3/s,氧饱和度为112%~127%,氮饱和度为125%~135%,致使幼鱼死亡率达32.24%。


        三、拟提出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永善“清洁能源基地、特色农业重点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新兴旅游目的地”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永善蓝图,为保护金沙江永善段生态环境指明方向和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施城乡集镇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庄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饮用水保护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等工程,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镇“两污”治理工作。有效控制生活垃圾污水向金沙江水体输送量。二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对金沙江径流区25度以上耕地全面退耕还林工程,有效保护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从而真正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三)强化生态红线划定,保护资源开发空间。以沿江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划定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生态保护三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发展边界。科学确定湿地红线总量,制定红线管控措施,建立湿地保护红线制度,开展退耕还湿、湿地生物群落恢复与重建工作,逐步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落实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集中布局城镇和工业,严把项目准入关,按照省、市要求,拟定永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节能环保评估审查制度,强化环保、自然资源、安全等指标约束,节约农村居民点用地,腾出更多空间生产农特产品和生态产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四)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掌握区域水质动态变化。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永善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要加强区域生活污水、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金沙江永善国(市)控断面等水质监测。实时掌握区域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决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五)强化环境管理,整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战略思想。一是严守环境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一律禁止建设,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监管,强化排污许可管理。二是加大对金沙江流域环境监察力度,对沿江重点排污企业、有损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等开展双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破坏水生态环境等行为,有力控制违法违规开展项目建设。三是以国家“长江流域固体废物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金沙江流域永善段固体废物污染的清理整治力度,对违法企业采取断水、断电、断进场道路“三断”措施,清除原料,清除设备,清除产品“三清”行动,关闭沿江非法码头、卸装点等有效保护金沙江一江碧水。
        (六)强化环境保护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环保氛围。加强环境环保宣传,借助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宣传活动载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保护环境的理念人人参与。
        (七)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持金沙江水生态环境。巨型“两站”在永善库区长达168.2公里,生态影响不容忽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当地的水生物种,在库区开展改善水质,保护鱼类的工作。建立生态保护措施,修建人工湿地,在溪洛渡大坝处修建过鱼设施、对鱼类实行人工增殖放流,确保库区生物多样性。
        (八)强化移民后期扶持,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若移民问题不能得到良好解决,不仅会对环境的造成二次破坏,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主要问题是将淹没土地、房屋及其他设施,造成利益冲突,造成社会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移民搬迁安置和恢复生产生活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努力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