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中学期间指引着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学教学不可舍弃的一大模块。现如今,政府已经明确地指出立德树人是我国开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推动力,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拟打算着重研究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视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对策
一、“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和地位
自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逐渐开始推行、落实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以及相关既定标准下,立德树人变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一大主要教学目标,教师成为了培育学生的主体。教师应当先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确保学生有正确的三观等,之后才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由此观之,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整一个中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立德树人的内涵应当是从立德和树人之间的关系着手,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前提,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标。若是想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做到立德以及树人相结合,两者目标皆能够同时完成,保证相关的人才培养原则能够得到落实。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现如今社会中的教育仍旧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很多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往往以让学生获得高分为教学目标 只是机械化地讲述考试重点等,让学生遵从自己的教学方式、布置的教学作业等来开展学习。这使得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主体变成了老师,整一个课堂缺乏了一定的活力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所学到的各项知识内容并没有真正地深入了解、掌握,不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等之中, 过于得机械化以及呆板化。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
有一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事实上根本没有掌握教学班级实际的整体情况和各项特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都没有充分且且全面的掌控。与此同时,在设计教学环节整一个过程之中,教师只是根据自身从前的教学经验来着重,尤其是规划具体的课堂问题,都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等来开展的,却很少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真正地掌控,能否可以回答出问题,这就导致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经常会出现无人回答的现象,但是却不会去考虑是否是自身的原因,反而是认为学生不够积极主动、不够配合,如此根本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缺乏对教材内容以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拓展
许多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可以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但是对现阶段社会的实际情况、社会热点、出台政策、社会环境等方面并没有可以充分地了解以及掌握,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传授占比非常少,无法把教材内容和课程以外的知识完美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成了只知书本知识内容的“学习机器”,极其少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中独自生存的时候,无法在实际的生活以及工作之中应用学到的道德与法治教知识。
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符合的教学内容,都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产生抵触心理,无法获得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建立动态教学循环链
传统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一般只是会在学校之中开展,很少有德育老师重视对学生课后的道德教育,但是中学生整处于心智发展培养的一个阶段,有着非常重的好奇心和冲动,社会上有许多新鲜事物都引诱他们做出一些违法行为等不良行为。因此,若是中学的德育老师不能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没有教导学生怎么样去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引导和帮助他们培养出一个正确的三观,那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不能称之为成功。故而,老师不能只在课堂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还要重视课后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且老师除了课本内容之外还能够和家长及时进行交流,最大化地均衡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交流。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教学过程,其非常注重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结合,所以老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家庭德育教育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应该积极地倡导家长也加入到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推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练习与交流,创造出一个多方系统合作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充分地利用社会中的各项教学资源来丰富中学的道德教学内容,以获取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也要融合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中学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就决定了他们应该多从实践中去了解道德教育中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推动自身建立其正确的价值观等观念,因此,教师可以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创办一些需要班级协同合作的团体比赛来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学会汲取他人长处、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也可以把课外活动定在学校外面的区域让学生们体会帮助他人的满足感,也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来学校开一个小型的相关道德知识讲座,引导学生们如何辨别、抵御、处理这一些不良诱惑。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实践和学习,学生就可以深层次地掌握在课堂中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根据自己所需学到的知识来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价值观、世界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不光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遵循的基本教学准则以及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是整一个教育行业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道德与法治老师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立德树人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联系,不断我去优化教学方法,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有机统一,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家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0(21):13-14.
[2]范舒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课程资源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孙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实践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莫以丽.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大新县某中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3):193-194.
[5]林情华.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61-62+68.
作者简介:李建鹏(1972-07),男,汉族,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