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克
[导读] 在建筑电气的安装的过程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安装的安全性以及功能的稳定程度

         摘要:在建筑电气的安装的过程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安装的安全性以及功能的稳定程度,所以为了避免存在相应的漏电事故,需要加强建筑电气安装中关于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建筑电气的使用安全程度。本文将针对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相应探究,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电气;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1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1.1接地装置安装技术
         (1)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时尽量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焊接位置并做好相应标记,做好底板钢筋的搭接焊接,然后进行柱子主筋与底板钢筋的连接,为了确保柱内主筋与接地体的可靠连接,柱子主筋与底板钢筋的焊接不少于两根。在施工时一定注意在室外地坪下预留连接板并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以便在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增加人工接地极。
         (2)人工接地极的制作通常采用镀锌钢管或镀锌角钢制作,其长度不应小于2.5m。采用钢管接地极时其管径不应小于DN40mm,采用角钢接地极时应使用不小于40mm×4mm的等边角钢制作。打入地面时根据土质软硬程度可以将其尖端制作成斜面或加工成锥形,为了防止钢管接地极打入地面时破坏顶端,可加工护帽套在接地极的顶部进行保护。
         (3)接地线的敷设在接地装置安装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施工中一般采用镀锌扁钢连接,将扁钢与接地极焊接,为减少散流电阻,应将扁钢侧立放置,不可平放。扁钢应焊接在距接地极顶端50~100mm处,扁钢与钢管连接时应弯成圆弧形,紧贴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确保焊接质量。扁钢与角钢接地极的连接相对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焊接部位的防腐处理一定要格外重视,埋在土中的刷至少两道沥青漆,确保其使用的耐久性。
1.2接地引下线技术
         柱内主筋是目前大多数建筑中防雷接地的引下线,而柱内主筋的选择时主要涉及到两种情况,即柱子上设置、没有设置断接螺旋两种情况。从柱子上没有断接螺旋的主筋角度来看,应当对连接避雷网接闪器、屋顶引出部位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时接地引下线可以选择柱内左侧中间的两根主筋、柱内靠内测的两根主筋。从柱子上有断接螺旋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断接螺旋的位置进行确认,通常情况下会在室外、室内设置断接螺旋。若是在室内设置断接螺旋,那么防雷接地引下线应当选择靠柱子内侧中间位置的两根主筋,若是在室外设置断接螺旋,那么防雷接地引下线应当选择靠柱子外侧中间位置的两根主筋。这样设置便于安装断接螺旋从主筋上引出来。
1.3断接卡子及接地测试点的安装技术
         (1)施工时要科学的选择以及设置断接卡子的位置,要坚持按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方便操作的基本原则进行设置。基于安全的角度设置断接卡时要避免人容易接触的位置,其次尽量设置在隐蔽的地方而且要便于使用的位置,可设置在地下室以及一些建筑物的背面等位置。如果设置在建筑物的正面,安装之后不能对整个建筑物的美感有损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断接卡子的实际高度设置具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明装引下线的设置在距离地面的1.5~18.m位置之上,暗敷的引下线其断接卡子的最佳高度为距离地面的0.5m左右。如果明装且只能安装在人容易触及的位置,必须加设保护设施。
(2)采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的,应在距地面0.5m处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点,其测试点的设置位置同样要求合理选择,不能对建筑物的外立面风格造成影响,近几年有不少建筑采用预埋地弹式插座盒,在其内部装设测试端子,平时保持关闭,实用时弹开方便快捷,美观大方值得推广。
1.4柱内主筋引出点安装技术
         在进行建筑的柱内主筋引出点处理操作时,要避免其焊接对于主筋产生影响,对此在柱内主筋引出点的具体安装中,要提高对其重视程度,采取一定的保证措施。当柱内主筋引出点在屋面的时候,要保障其与避雷网、柱内主筋引出的标高和实际高度的一致性,引出材料尽量采用与屋面避雷带或避雷网一致的材料,最好能在施工前排布好避雷网的支持件,将引出点作为避雷网的支持件之一,与其它支持件均匀排列浑然一体,可以大大提升屋面避雷网的整体美观性。同时,在对接地电阻测试点、避雷器以及柱内主筋进行引出点连接的时候,其实际引出位置在选择过程中都应对其进行提前策划,确保其整体观感效果。在对其进行焊接过程中避免将其焊接为T字型,要现将其预制成施工需要的形状再对其进行焊接操作,要确保其搭接截面及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1.5避雷支架的安装
         避雷支架的安装要严格按照流程来实施,并且采取侧位打眼的方法。

避雷支架安装的主要流程如下:首先,确定打眼位置,打眼位置的确定要严格根据图纸中的设定,不得主观臆断。如果实际情况与图纸有较大出入,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再次确认。其次,在成品外墙10厘米的位置直线打眼,采用的工具是涌电锤,然后将直线两侧的避雷支架插入孔中,并且在孔中灌入水泥浆。最后,及时清理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粉末,清理完毕后,将适量的清水洒在上面。
1.6安装避雷网
         避雷网的安装是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安装步骤。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安装:第一,调节镀锌圆钢,使其符合要求,将镀锌圆钢敷设到已经稳定的避雷支架上;第二,将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和避雷带连接刀一起,采用的方法是焊接连接和搭接连接。同时,对于所有的屋面金属突出物,都要保证将其正确安全地连接刀避雷带上。第三,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最好控制连接和搭接的宽度,使其高于2.5倍宽或者6倍的直径;第四,要注意最后的清理工作,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保证处理干净焊接造成的粉尘和碎渣,并且将银粉和防锈漆涂抹好,保证其符合规定。
2施工质量通病
         (1)材料规格与设计不符,用普通结构钢材替代镀锌钢材;焊接破坏位置未补防锈漆。
         (2)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长度不够、弯曲半径过小,扁钢小于宽度的2倍,焊缝不饱满,焊接处未清理干净,焊接处存在缺陷。
         (3)接地体的引出线焊接处未做防腐处理。
         (4)避雷带(网)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未进行变形补偿措施;穿墙未设保护管。
         (5)屋面金属物(如设备外壳、爬梯、旗杆、管道等)未与屋面避雷网有效连接。
         (6)螺栓联结的连接片无防锈处理,镀锌或镀锡面无法完全覆盖,且片与片之间接触不严密,存在缝隙。
         (7)电气设备接地的分支线虚假接地,未与接地干线有效连接。
         (8)接地体埋设深度小于0.6m。
         (9)避雷带损坏变形、支架设置间距过大。
         (10)未釆用专门PE线,接地跨接线线径不符合要求。
         (11)基础接地施工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3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应仔细审査图纸,做好图纸设计交底、专项会审工作,提前发现问题,避免将问题带入施工阶段;同时核査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对于特殊工种人员,要求人证合一。
3.2做好材料质量控制
         必须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以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为避免在现场使用不合格材料,加强材料进场报验环节,除了査验进场材料报验资料外,还必须核对进场材料规格型号;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合格的镀锌材料,避免施工人员随手用普通钢筋代替镀锌材料的问题。
3.3加强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检验
         应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或工序环节,设置质量检验停止点。施工至质量检验停止点,需经甲方、监理及施工三方共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检验停止点一般为桩基接地焊接、等电位焊接以及设计注明需重复接地的部位等。做好工序交接验收、隐蔽验收等中间验收环节。
4结束语
         建筑防雷接地施工是建筑电气安装中一个子分支,虽总体份额较少,但防雷接地施工一旦设计或施工不合理,不但起不了保护作用,还会对被保护的设备带来破坏性后果,因此实际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完善过程检査,为防雷接地安装施工质量的提升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宇. 浅析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10):233.
[2]刘辉. 浅析建筑电气工程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J]. 中国化工贸易, 2018(6):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