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想象力越丰富,越有可能创造出新奇的事物,富有创造性,提出具有意义的设想。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的组合、创造以及欣赏保证自身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强化全方位的训练,丰富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技能与创造性思维,获得全新的发展活力,实现全方面的发展。本文从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就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借助舞蹈的艺术进行灵活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舞蹈思维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在创造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展现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加强对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社会来说,创新已经成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的时代也已经成了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为了推动这一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们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培养了新一代的创新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人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是创新能力的根本性来源。对于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来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使他们深刻理解舞蹈知识、完成舞蹈创作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渗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舞蹈属于艺术的一种,艺术的来源就是创作,无论是从舞蹈动作还是舞台展示都离不开创造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具备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这可以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中职舞蹈教学来说,也应该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大胆想象和创作,从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具体来说,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模仿、表演、创新的“三步法”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舞蹈教学,情景式舞蹈教学,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2.1采用“三步法”教学模式,注重模仿、表演、创新
根据舞蹈艺术的自身特点,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建议运用“三步法”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和创新,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具体来说,第一步是“模仿”,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首先需要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舞蹈动作示范讲解,对舞蹈基本功有所了解,由于很多舞蹈动作难以用简洁语言和文字进行描述,需要教师亲身示范,运用肢体形态语言,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融入其中的意境,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孔雀舞《雀之灵》,踢踏舞《大河之舞》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尝试进行模仿训练; 第二步是“表演”,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情感,之后再组织他们进行舞蹈表演。
比如对于芭蕾舞《天鹅湖》来说,就是讲述了青年骑士打败恶魔救出少女的故事,学生理解这些之后才会通过舞蹈更好的诠释,表达出深厚情感; 第三步是“创新”,也就是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和编排,加入个性化的想法,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探究式舞蹈教学
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创造的意识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能力,但是并没有每个人都拥有将这一能力落实到实践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对他们的创造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中职院校基础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方式来完成初级阶段的教学。研究证明,很多舞蹈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创造的阶梯。在技能培训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完成基本功锻炼,这些基本功主要包括开度、软度以及力度等方面,通过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理论讲解和简单师范,同时也要避免学生的盲目模仿,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对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钻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随时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想象力,使他们主动探究。比如在学习朝鲜族舞蹈的时候,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简单模仿就可能会造成动作的僵硬和呆板,而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朝鲜族民族舞蹈的风韵,将其中的经典动作和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加深对学生对朝鲜族文化习俗的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理解、展开创造性思维,在捕捉舞蹈完美动作形象的基础上完成二次创作,从而使舞蹈的姿态更富有表现力。
2.3情景式舞蹈教学
为学生的创造力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力与想象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天马行空的想象之下更容易激发创造力,以此来发挥学生舞蹈创作的潜力。通过想象,学生可以对脑海当中已有的舞蹈知识进行改造与加工,同时凭借这些新的知识来进行主观加工、组合和改造,将过去没有被感知过的舞蹈形象创造出来。在舞蹈学习的过程当中,想象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以使舞蹈表演过程中所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更加富有神采,实现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而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其中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将表象材料保存到记忆当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感受和深刻理解优美的舞蹈意境,这可以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实现对思想意境的深层把握,并了解舞蹈的内在神韵,通过创新和突破的方式来达到舞蹈表演的更高境界。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秋天的落叶》这首乐曲,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乐曲当中的雨声、风声等自然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由地舒展肢体,将乐曲当中的内容以舞蹈的方式展示出来。
结束语
创新是维持舞蹈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和发展,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增强学生在发展当中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开拓自身的学习事业,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教师要在舞蹈艺术当中夯实学生的学习根基,帮助学生在生活当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并且应用到舞蹈艺术当中,让学生的舞蹈艺术充满强大的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感和探究热情。
参考文献:
[1]汪欢欢.谈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31):178.
[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杨晨.中职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究[J].黄河之声,2019(15):131.
[4]杨洋.论中职舞蹈课堂教学的创新[J].教育观察,2019,8(20):113-114.
[5]李超.中职舞蹈艺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初探[J].艺术评鉴,2019(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