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左脑和右脑,确保学生对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因素进行充分调动,将枯燥乏味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彩色生动的图形组织,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水平,也可以开阔学生智力、想象力。本文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提高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引言
高中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造成很多的高中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作文规律,还有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依靠天赋的,如果学生自身作文水平不高,训练也无法提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作文教学之中,能够为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利用线型知识链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关系紧密的知识网络,保证学生记忆结构得到全面提升,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的作文思维得到强化。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在1960年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提出的一种发散思维工具具象化的图形思维工具。从本质上来说,思维导图就是将人的思想活动尽可能利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将左脑的逻辑、条理、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像、颜色、空间等要素进行充分整合,促进左右脑机能将枯燥乏味的信息转变为容易记忆、具有彩色特点的图形组织,开发大脑的潜能,提高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具有图形特点,每一个图形中有一个关键词,利用不同的色彩对各种不同的知识和关键词进行解释,提高思维导图的设计效果,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作文教学的作用
2.1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能力。一直以来,在高中作文教学“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没有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造成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将思维的过程清晰地在图纸上展现,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导图绘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高效,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2.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从某一个关键信息节点,而引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延伸,最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往往都是“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这样固定的作文套路很难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也造成作文内容枯燥乏味。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某一关键信息引出不同的思考方向,将不同的时间空间利用不同颜色表达出来,将大量的信息凝结在一张图内,最后确保所有的信息围绕着相同的主题,这样的设计效果可以增强作文的内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作文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
3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3.1快速拟定题目,吸引读者眼球
一篇优秀的作品,必须要有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深入阅读,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对文章作文的中心思想进行快速定位,从而围绕着中心思想来拟定醒目的主题,为此在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立意,对身边的典型事物进行分析,然后画出思维导图,保证题目具有吸引力。例如:以“成功路”为话题开展作文,学生接触过的内容比较多,对题目作文缺乏创新性,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成功路有着更加开阔的认知,从而拟定各种各样具有特色的题目。比如:《成功路上的艰辛》,“反弹琵琶”的思路使整个文章内涵更加深刻,也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快速拟定作文标题,吸引读者兴趣。
3.2打破思维枷锁,开拓作文思路
目前很多的作文题目往往是词、短语或者是一段阅读材料,而学生往往会将题目当作中心思想,导致作文思路陷入僵化。为此必须要积极打破思维枷锁,避免写的文章过于老套。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进行分析,并且谈谈学生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会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了解不多,在课堂学习中也没有进行深入的介绍。但其实从材料内容分析来看,资料所讲解的就是管仲的故事,管仲作为小白的对立方,曾经带兵军杀小白,后来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非但没有击杀管仲,反而听从了鲍叔的言论,对管仲委以重任,成为春秋五霸。学生对文章资料的重点进行提炼就能够将三人的关系理清,并且得出鲍叔是真正拥有大义的人的观念。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三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作文思路。
3.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在高中作文教学时,很多学生想象力匮乏,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很难有时间大量阅读其他书籍,导致作文素材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学生作文兴趣不高,没有能够深入对作文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就导致作文效果不理想,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产生作文的灵感。例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作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这一篇作文题目与时俱进,与学生的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题目涉及内容广泛,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快速寻找到思路。如果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距离与联系”作为主题立意,然后结合学生自己在疫情期间的隔离状态进行分析,并且与一线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相对比,从而快速找准文章作文方向。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所写的文章立意明确,体裁新颖,也可以扩大学生的作文范围,使学生的文章更加清新脱俗。例如,在讲授“冷和热”这篇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冷”与“热”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既是对立的关系,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从国际关系、人生态度、自然现象等角度分析“冷”与“热”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确保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明确、素材新颖,见图1。

图1 “冷和热”的思维导图
3.4明确作文结构,理清作文思路
在运用思维导图搜集各种作文素材之后,学生必须对各种素材进行深入加工整理,并且灵活运用,确保文章作文的层次更加清晰合理,而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明确文章作文的重点与难点,还能够对整个文章作文的结构进行探究,让作文的层次更加充实。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确保文章内容有深度、有内涵,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快速找到文章作文的题目吸引读者注意力,开拓作文思路,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深入挖掘作文素材,明确作文立意,帮助学生的作文效果得到提高,增强学生作文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确定文章题目,打破思维局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作文技巧不断提升。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作文教学富有成效。在新时期,教师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借鉴思维导图,保证学生作文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婷婷.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研讨[J].求知导刊,2019(36):26-27.
[2]程忠仁.高中作文教学思维导图的课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05.
[3]贾建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2):10.
[4]明学圣.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