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杨磊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杨磊
[导读] 摘要: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本文,将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做好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1.1土木工程建筑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本身属于一种民生型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土木工程建筑是通过专业人员借助不同的材料、设备、施工技术搭建起来的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1]。其实践性则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同时,土木工程建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混凝土材料包含较多的学科,常见的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计、施工侦查等。土木工程建筑也同样具有社会性。土木工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施工技术与施工水平差异较大。
        1.2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本身属于一种复合型材料,混凝土通过借助凝胶材料,可促使各类施工所需的材料充分复合,促使各类材料能够形成一种全新、高性能的材料。这类复合型材料通过借助砂石、水,参照一定的配比进行胶合,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搅拌,可有效保障水泥性质。目前,土木工程建设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本身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且混凝土成本较低,价格比较低廉,材料性能相对较高。
        2.凝土结构的特点
        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研究,根据其特点进行应用。首先,可塑性强。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和水以及其他外加剂充分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在湿润的情况下其呈现流动状态,可以随意塑性,这对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的浇筑以及灌注都非常有利,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因为卡住而断层,使建筑物不牢固。其次,抗压性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砂,不仅不怕挤压,而且越挤压越坚固。混凝土的另一成分是水,水与砂在湿润的状态下柔软易塑造,一旦干燥便会坚硬无比,没有缝隙,这也会大大增强其抗压性。再次,耐火性好。水和砂都不易燃烧,还可以隔断火源,也就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此外,混凝土原材料常见,成本较低,而且制作过程简单、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优点大大减少了建筑人员的时间和投资成本,也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分析
        3.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
        依据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施工期间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水平、原材料配比、环境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将会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导致裂缝出现。因此,笔者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避免裂缝的出现,正式施工之前,负责混凝土施工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调研工作,分析当前工程类型适合哪种混凝土,然后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充分的考虑季节以及温度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施工产生的影响。最后,要安排对于混凝土施工有充足经验的员工实施施工工作。
        3.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属于混凝土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众多混凝土类型中的一种。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参照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混凝土模板、钢筋材料等,从源头开展浇筑质量管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浇筑,不可停顿。逐层混凝土浇筑阶段,一定要在上一层未完全凝固前,开展下一层面的浇筑。

在混凝土结构完全浇筑结束后,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模板密封性,查看模板是否存在污染物,一旦发现异常或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3.3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地基约束力的控制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所在,其将会对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混凝土浇筑结构越是厚重,地基对混凝土所产生的约束力也就越大,混凝土裂缝也更容易产生。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地基约束力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实现,比如说,在施工期间可以应用覆膜法或者是暖棚法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最终达到控制地基约束力的作用。二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容易对地基产生约束力,而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约束力。
        3.4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抗裂性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提高其抗裂性能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中首先可以在混凝土中拌入一定的添加剂,以便更好的提高混凝土的自缩性,但是在加入添加剂时,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其次,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添加纤维类的增强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与其配比量存在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混凝土在生产之前,为了避免其出现问题还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情况进行技术试验和分析,以便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大达到规定要求。
        3.5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温度应力的把控
        混凝土的浇筑对温度实际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外部温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能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温度应力。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混凝土所使用到的关键原料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与混凝土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加剧温度应力。针对水泥水化稀释热量,导致温度应力增加的问题,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增加减水剂或者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此外,当前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水泥材料也层出不穷,因此在施工期间还可以选择新型的低热水泥。而在早晚温差比较大的季节,如夏季、冬季时则可以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如夏季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以实施一定的冷却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的影响。
        3.6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3]。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12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建筑物的需求,就要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发挥基础作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21):124-125.
        [2]孙福平,王骥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20):175-176.
        [3]蒋雪峰.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全面腐蚀控制,2019,33(4):47-49.
        [4]张宴宾,唐信江,戴永福,等.探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居舍,2019,39(1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