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民族文化“四宝”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朱英桂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与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和力量源泉,虽然历经苦难的磨砺和岁月的侵蚀,却愈发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合群初中  朱英桂 530600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与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和力量源泉,虽然历经苦难的磨砺和岁月的侵蚀,却愈发熠熠生辉、光芒万丈。把中华优秀文化永远传承下去、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深植在学生的心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马山传统文化;四宝;德育教育
        一、优秀传统文化“四宝”融入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生产劳动史、文明发展史,蕴含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淳朴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与灾难的不竭精神源泉。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入德育建设,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精神营养,为学生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方向,把他们培养成为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知感恩、愿奉献的有志少年。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生正处于思想塑造、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对各种现象的感知与应对尚没有自主判断和评价能力,处于盲目跟从状态。因此,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对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影响和积极的人生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把他们培养成为“懂礼仪、知廉耻、思想正、行为端”的合格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数不胜数的文明:有几千年来影响亚洲甚至全世界的儒家思想;有造福全人类的古代四大发明;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不可逾越的两座文学“高峰”唐诗与宋词……这些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像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身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以身为中国人为荣、以身为炎黄子孙为傲,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
        二、马山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思想品德与习惯养成教育
        现在,有不少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利己主义盛行,不知感恩、不思进取、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弥漫,如果不及时遏制和正面引导,就会严重腐蚀生的身心,他们将来不但很难融入社会,而且有可能变成危害社会的“问题”少年……学生中这些不良思想意识,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塑造和品德培养,这些传统蒙学读物中的思想观点现在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把传统蒙学读物与学校的德育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敬师长、善学习、能吃苦、有道德的健康少年。
        (二)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
        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马山地区也推行了“八礼四仪”教育,旨在引导、强化青少年的文明礼仪素养。
         例如,马山壮族人民的民俗民风里面就有许多礼仪的渗透,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这说明尊敬师长、宽厚待人、讲究诚信在少数民族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教导儿童处世之道的准则,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
        (三)民族自豪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热爱和平、追求社会和谐安定.中国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为了捍卫国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杨靖宇、赵一曼等。更涌现了大量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把马山壮族地区的爱国主义事迹和文学作品融入德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斗争精神,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懂得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四)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教育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盲目追随西方文化,出现了很多“哈韩”“哈美”族,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日”、崇拜外国明星,却对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外国的很多节日不过一二百年历史,而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却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尊老敬老的“重阳节”、有浪漫唯美的“七夕节”……围绕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动人的传说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在马山壮族地区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如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称的“四宝”: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舞、壮族传扬舞。这四种马山民族文化都是经历了很多辈壮族人民,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相比那些崇洋媚外的西洋流行来说,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还能将马山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对于有些生盲目追随外国文化、崇拜外国明星的现象,我们也要进行积极的纠偏和正面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有三声部民歌,有壮族会鼓等等。教师要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主题班队会、课程整合等方式渗透到德育工作中,让学生了解马山壮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民族文化的根、爱国的魂深植在学生心田,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民族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值得被发扬和传承。现在的青少年在面对花花世界和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往往容易迷失自我。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端正学会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雷翔.壮族文化的校园研学之旅[M].中国教育出版社,2019.
[2]陈希荣.研学旅行:去哪里,研什么[J]甘肃教育,201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