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发展河哈尼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普洱 665621
摘要:介绍了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如项目管理无章可循、实施难度大、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以及项目资金监管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制度完善,出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工程实施程序,落实项目验收、强化资金分配与监管,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监管;项目验收
1 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管理无章可循
第一,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而言,其维修资金缺乏明确的设立与筹资渠道。这就需要尽快实施维修养护项目,但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筹资主体,其制度化建设仍然遥远。第二,未能制定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对于维修养护资金的申请、申报以及组织实施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第三,维修养护项目得不到有效监督与考核,特别是项目资金监管或者质量保障,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更没有制定考核标准[1]。
1.2 项目实施难度大
第一,现行的项目管理方式都是为新建工程而制定的,但是维修养护工程却与新建工程差异较大,不能直接“生搬硬套”;第二,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项目管理要求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统一模式。第三,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点多面广,工程量较小,即便实行“打捆”招标的方式,依然难以实施。
1.3 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
第一,难以制定质量标准,既不能达到新建工程的质量要求,也不能严格依照新建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确定维修养护项目的质量标准。第二,对于维修养护工程来说,以小修小补为主,并具有随坏随修的特点,直接影响了质量监管工作的落实。第三,维修养护工程项目过于分散,覆盖范围广泛,多位于山腰河滩或田间地头,进一步加大了质量监管的难度[2]。
1.4 项目资金难以监管
维修养护项目数量多,但分散性程度高,给工程资金的审核增加了难度;同时,项目实施主体差异性较大,导致资金拨付存在多种方式;此外,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差,无法保证资金的及时拨付。
2 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措施
2.1 加快制度完善,出台管理办法
第一,灵活制定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省市县级财政应在本级水利非税收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提取不少于20%的资金用作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确保工程维修、养护与管理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明确管理主体,保证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专门就管护资金的筹集、分配、效益评价等制定出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第三,水利部门印发《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方案》、《农村水利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对竣工验收以及绩效考核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构建了农村水利管理绩效考核奖补机制[3]。
2.2 严格执行工程实施程序,落实项目验收
首先,加强项目前期优化。在进行项目安排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凡属于维修养护资金使用范围内的资金,不得投入到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中去,而只能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与养护。第二,重点针对农村饮水、排涝工程、灌溉以及防洪工程等。第三,充分考虑农村水利工作的特殊需求。第四,认真分析农村水利管理工作成效、项目的紧急程度以及管护主体是否积极等因素后再进行确定。
对于维修养护项目而言,应采取“乡镇申报、县级复核、市级审批、省级备案”的管理模式:管护主体应于每年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状况提交工程维修养护申请给乡镇水利站,经其审核通过后提交至县级水利部门,让其与财政部门一道,对申报项目加以复核,还要考虑当年维修养护资金额度完成项目计划与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对市级水利部门来说,应与财政部门共同审查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待作出批复后,即可允许县级水利部门组织实施,还要向省水利厅报送项目计划与批复文件,用于备案[4]。
其次,保证项目的灵活实施。养护项目应当立足于本地实际,通过招投标、购买社会服务、委托专业机构等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单位。由于维修养护项目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技术要求不高、能够应急实施,故结合实际,可直接采取确定承包人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迎合项目管理需求。如果材料设备需要批量采购,应当实行政府采购,以实现对材料设备质量的有效控制。
再次,落实项目管理制度。第一,严格按批复组织实施。对项目实施内容而言,必须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与实施方案进行实时,在进行项目变更时,也要进行报批,获得市级批复再上报省厅备案。第二,积极践行财务管理制度。维修养护项目的财务结算都是进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对于主要材料设备,应当进行集中招标或实行政府采购,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偿付维修养护过程中支出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使用费。第三,落实项目公示制度。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利用村务公开栏或网络平台对项目遴选程序、建设内容、遴选结果、招投标情况、工程效益以及资金来源等情况加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第四,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允许乡镇水利站、专业监理公司、村水管员、受益群众、县水利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第五,明确规定项目实施进度。对于维修养护项目,采取进度旬报制度,及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掌握。如果发现一些县区进度落后,应加强督促,并进行全省通报,还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农村水利管理绩效考核中,保证项目如期优质完成,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发挥。
最后,规范项目验收程序。在对项目进行验收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验收方式:一是县级初验。指的是县级水利部门对项目竣工验收资料进行整理,并与财政部门一道,共同完成项目的现场验收工作,并针对隐蔽工程实施重点验收,经验收合格,再将验收申请提交到市级水利部门。二是市级验收。主要是市级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实施,抽查项目比例不低于项目计划数的10%。派员进驻现场,检查项目实施情况,了解其成效,并对管护主体与受益群众代表进行走访,对项目验收档案资料进行查阅,并提供相应的验收意见。三是省级抽查。主要由省级水利厅负责实施,并采取抽查的工作方式,一旦发现抽查不合格,要求及时作出整改,整改完成还要进行抽查,进而以抽查结果为基础合理分配下批次资金[5]。
2.3 强化资金分配与监管,规范资金拨付流程
第一,科学分配资金。在对省以上资金作出安排时,应当采取因素分配法,其中,省级绩效考核占比20%、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域面积占比50%、乡镇人口数量占比30% 第二,严格资金使用监管。明确规定专项资金只能投入到维修养护项目的材料费、人工费以及机械使用费等支出。市县财政部门应与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预算方案等资料,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得擅自截留或转移。
第三,规范资金拨付。如果项目法人是县水利部门,资金拨付流程为:施工单位在完成项目施工后向县水利部门提交请款报告,由其与财政部门一道,并组织质监、监理等单位亲赴现场开展工程量与工程质量核验工作,经验收合格由县财政部门审核,然后再将对应的款项提交给施工单位。如果项目法人是乡镇政府,那么资金拨付流程应为:在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单位及时向乡镇政府提交请款报告,由其组织相关单位进入现场核验工程量、工程质量等,然后报送至县水利部门,让县水利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组织项目验收工作,进而向县财政部门提交请款报告,审核通过将款项拨付给乡镇财政所,由其支付给施工单位。
3 结束语
总之,农村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作用重大,必须加强维修养护,使其保持高效安全运行,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发展,确保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了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还要加快完善制度,出台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前期优化、保证项目的灵活实施、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分配与监管,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确保农村水利工程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参考文献:
[1]梁立章,张岳峰.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7(004):74-77.
[2]郭云程.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水能经济,2018,000(002):P.308-308.
[3]王晓峰.简析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引文版):00229-00229.
[4]张理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8):3202.
[5]张宏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J].吉林农业,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