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7S管理法在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实施7S管理法前救护车急救物品质控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实施7S管理法后前救护车物品质控情况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内急救物品去用时间以及其完好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设备、药品取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药品/设备完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医师对护士院前急救配合满意度达到93.33%,较对照组的60.0%明显升高(p<0.05)。结论:7S管理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切实保障急救车内设备、药物齐全完好,对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7S管理法
院前急救物品管理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急诊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与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近年,随着院前急救病人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院前急救物品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多,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也暴露了较多问题。因此,为了保障院前急救有效开展,需确诊院前急救物品管理规范化、系统化。“7S”管理法是在“5S”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研究证实其具有管理效果显著、效率高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管理工作中[1]。我科将7S管理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实施7S管理法前救护车急救物品质控情况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此阶段接收的9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研究,其中有男47例,女43例,年龄22~88岁,平均(45.93±17.87)岁;另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实施7S管理法后前救护车物品质控情况设为试验组,随机抽取100例院前急救患者纳入研究,有男52例,女48例,年龄20~89岁,平均(46.05±17.6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为7S管理法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措施,即值班护士每日清点救护车上急救物品的数量及有效期,及时补充和更换,并做好记录等。
试验组实施7S管理法,即将本院3辆监护型救护车选为7S管理对象,具体分为以下7个步骤进行管理:
(1)整理(seiri):值班护士每日依据使用频率高低整理检查物品,并依据需要与不需要将救护车车内多余物品清除,确保车内无杂物,急救物品易拿去。
(2)整顿(seiton):主要是对物品进行分类管理,遵循“五定”原则:①定位置:3辆救护车车内物品摆放位置统一,严格按照物品种类、性质、使用频率、数量等固定摆放,且要求必需品放在易取的位置;②定数量:合理设定物品的存放数量,且需标明清楚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有效期等信息,每日清点记录;③定人管理:每一辆救护车均安排专人负责;④定期检查与维护:制定救护车急救物品一览表,将车内所有物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注明,每周对救护车内物品进行全面检查,若有6个月内即将过期的物品,用红色笔圈画出来,重点表明物品失效时间。同时,救护车内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流程等内容打印并塑封,悬挂于相应设备侧面或背面;⑤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按照院感防范要求对车内物品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
(3)清扫(seiso):每日清洁车辆,先选用合适的消毒液对车内物品进行擦拭,再紫外线消毒1h,每周彻底清扫救护车1次。同时,检查救护车内的相关设备蓄电、配件、电源接口性能是否完好、运行是否正常等。
(4)清洁(seiketsu):定期清洁救护车内物品,并将上述三项“S”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维护好急救物品的质量。
(5)素养(shitsuke):努力提高科室内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积极性,自觉维护救护车清洁以及急救设备、药物齐全、功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6)安全(safety):重视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使用与管理的安全性教育,并制定救护车内急救物品定点分类放置制度,同时对高危药品、看似药品、听似药品、多种规格药品等做好标识,预防使用差错。
(7)节约(save):主要是让救护车内药物、空间、医疗设备等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效能。如将根据根据药品、设备使用频率以及急救病种合理配置相应抢救物品;定时对医疗设备进行充电,确保其随时可用,也需预防因充电时间过长而影响电池寿命;对于救护车内不经常使用的近效期药品需及时与药房调换,防止药物过期浪费。
此外,科室每月第1周设为7S加强周,护长主要对救护车急救物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情况并反馈潜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设备、药品取用时间以及其完好率;②两组均随机抽取15名120急救站、急诊科医师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经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护车内设备、物品取用时间及完好率对比
试验组设备、药品取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药品/设备完好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救护车内设备、物品取用时间及完好率对比
2.2两组医师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医师对护士院前急救配合满意度达到93.33%,较对照组的60.0%明显升高(χ2=4.658,p=0.031),见表2。
表2两组医师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3讨论
救护车为临床转运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具有车内空间少、物品摆放密集、抢救时需争分夺秒拿取急救药物、设备等特点,故需加强对救护车内物品的管理,为提高院前急救患者救治成功率提供保障[2]。我科对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予以7S管理法管理,从细微处着手,明确救护车内药物、设备的摆放位置、数量等,分门别类、标识清楚,便于护理人员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3]。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及时补充、清洁消毒物品,更换近效期药物等,保证车内物品完好,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养,提升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改善患者救治效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试验组设备、药品取用时间以及药品/设备完好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医师对护士院前急救配合满意度较对照组。由此可见,7S管理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切实保障急救车内设备、药物齐全完好,对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叶.实施"7S"管理提升服务品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186-2187.
[2]孙媛,李红文.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50-151.
[3]廖利兰,王桂兰.护理部工作现场7S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7):284-286.